原標題:“紅薯村”的甜蜜產業——憑借在全國響當當的名號,夏津紅薯從規模化走向品質化
種類多樣的紅薯深加工產品種類多樣的紅薯深加工產品
村民將一箱箱新運來的紅薯卸村民將一箱箱新運來的紅薯卸車入庫車入庫
剛出爐的烤蜜薯剛出爐的烤蜜薯
工作人員打包無皮冰薯
地窖里紅薯滿滿當當
□記者朱代軍 高紅巖
“這次又裝了1000公斤。”“我們干不了重活,在這里裝袋子也能有一份收入,干了好幾年了。”……12月8日,夏津縣后趙莊村一處交易市場,七八個村民正分揀紅薯、裝袋,村民朱秀芝和趙書女邊忙著手中的活邊向記者念叨著。
一旁的賈克杰耐心等待。“我是禹城過來拉紅薯的,基本上兩天一次,一次拉兩三千公斤,后趙莊的紅薯品質好,價格低,拉回去以后非常受歡迎。”賈克杰說。
冬日的后趙莊村,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夏津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歷史上,古老的黃河兩次改道,在這里留下了沙壤土。沙壤土孕育的,一個是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另一個就是紅薯產業。
在全國紅薯種植銷售圈,夏津紅薯有著響當當的名號后趙莊、左堤、劉江莊、朱壽莊、郭寨、十五里鋪……夏津縣有20多個村大面積種植紅薯,其中后趙莊村種植面積最大,產業化規模最高,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紅薯集散地。
全村570戶,其中近400戶種植紅薯,每年紅薯交易量達7500萬公斤。在后趙莊村,一枚枚紅薯串起一條富民產業鏈,村民們走上甜蜜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份“家業”
“我爺爺種,我爸爸也種,從我記事開始,我家就種紅薯,育苗、種、收,咱后趙莊的人打小就會種紅薯。”村民趙殿旺爽朗地笑著說。
今年39歲的趙殿旺,種紅薯已經20多年了。“我中專畢業后就回家種紅薯了,算是守著這份家業。”趙殿旺說。
趙殿旺回憶道,在他小時候,村里種植紅薯已經小有規模。“那時候,村里專門放紅薯的地窖非常多,一個地窖能放2500多公斤。”趙殿旺說。
這兩天,趙殿旺正忙著組裝冷棚。“一個棚占地1畝,我又新建了60多個。”趙殿旺介紹,這些新棚將全部用于明年紅薯育苗,“棚內育苗能控制溫度,出苗質量好。一個棚平均出苗40萬株,自己用不了再往外賣。”
這些年,趙殿旺的承包地越來越多,走得也越來越遠,“同一地塊最多連續種兩年紅薯,要不就容易出現病蟲害。開始從周邊流轉幾十畝地,現在我在河北唐山灤南縣流轉了400畝大田,全部種紅薯。春天種,秋天收,一年當中一半的時間都在河北。”
這也是后趙莊村紅薯產業的獨特模式,即本地育苗,外地種植,本村貯存、銷售。
與祖輩不同,現在種紅薯早已實現機械化。“以前到了紅薯收獲時節,家里人一鋤一鋤地刨紅薯,一個人一天也干不了幾分地,現在用上紅薯收獲機,一天一個人能收十幾畝地。”趙殿旺感慨。
此外,運用紅薯起壟一體機,鋪設好滴灌設備供給水肥,葉面施肥則用無人機。收獲時節,紅薯殺秧機和紅薯收獲機大展身手。
像趙殿旺一樣,把“家業”越做越大的,在后趙莊村還有很多人。現在,村里紅薯種植面積達到2萬多畝(含在外地租賃土地),種植面積100畝以上有120多戶,種植面積300畝至500畝的有6戶。
規模效應逐漸顯現。作為全國知名的紅薯交易集散地,紅薯從這里聚集,又從這里北上南下。
目前,村里有占地面積30畝的大型綜合交易中心1處,占地1.2萬平方米的交易大棚4個,還有大型交易市場3處、小型交易市場12處。每逢紅薯豐收時期,眾多客商上門收購,單日交易運輸車輛最多可達200臺次,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一條產業鏈
一枚千挑萬選的蜜薯,將外皮剝掉,放入烤箱,高溫讓它開始一段新的旅程,甜蜜開始滋長。緊接著,零下35℃的低溫設備將美味封存,一枚枚速凍蜜薯產品誕生。
在后趙莊村,夏津小松薯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忙著趕訂單。“訂單來自重慶、杭州、北京,主要供應早餐店還有旅游景點等。”后趙莊紅薯專業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小松薯食品有限公司經理趙華銳介紹。
在這里,速凍紅薯產品“論個賣”,紅薯的身價翻了好幾番。
廠房外,主播們正展示著新鮮出爐的蜜薯。“通過直播帶貨,一天2000單沒問題。”趙華銳說。
小松薯公司2018年建廠,這家紅薯深加工企業,生產速凍蜜薯、紅薯干、薯片等,年加工能力100萬公斤。
小紅薯火了村子,鄉村振興迎來機遇。由村黨支部領辦,全村成立20多個紅薯專業合作社,紅薯的育苗、種植、貯存、加工、銷售,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合作社改變了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以合作社名義進秧苗、肥料,量大價格便宜,合作社還置辦了大馬力拖拉機、紅薯收獲機、紅薯起壟一體機、紅薯殺秧機等先進設備。2021年疫情期間,多個合作社還與美團合作,作為美團的一級供貨商,一個合作社一天最多能銷售2萬公斤紅薯。”后趙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奎延說。
小紅薯,大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夏津縣不斷深化頂層設計。“我們出臺相關文件,在政策上扶持,為紅薯種植戶提供資金補貼,研究提出紅薯綠色栽培與安全貯藏技術意見,每年定期開展電商培訓,打造紅薯產業平臺,做優紅薯種苗產業,提升紅薯品牌品質。”夏津縣副縣長隋榮霞說。
近年來,夏津縣與德州學院等院校的合作越來越密切,紅薯汁、紅薯酒陸續試制成功,即將投入批量生產,進一步拉高紅薯產品附加值。
一枚“致富薯”
“這些是準備發往河南的,主要供應烤紅薯店。”在村民孟翠家的地窖里,她正忙著給客戶裝箱發貨。
地窖為半地下結構,占地5畝,能進出大貨車。地窖里滿滿當當,一排排紅薯裝箱后碼放整齊,一人多高。
今年,孟翠家里又新修了一座地窖,總儲存能力達到150多萬公斤。“從今年9月份收獲后,紅薯陸陸續續發貨,能一直賣到明年5月。”孟翠說。
為了貯存紅薯,后趙莊村挖了大大小小2500多個地窖。村里可貯存5萬公斤以上的地窖有200多個,可貯存50萬公斤以上的地窖有七八十個。
春天育苗,秋天收獲儲存,孟翠還利用零碎的時間打工。“村里天天都有來拉紅薯的,需要工人的話,在村里的微信群或者大喇叭上招呼一聲,我們就過去幫忙裝車,干完活隨即結賬。”除了自己的紅薯生意,孟翠每天通過打工也能收入100元。
“天冷了,家里添置了電采暖爐,逢年過節就給一家老小添置衣物,現在想吃什么就買點什么,沒有那么多的顧慮。”說到這,孟翠喜笑顏開。
趙殿旺則在縣城買了樓房。“在城里買房,孩子就能去城里上學了。”趙殿旺表示。
小紅薯甜蜜了村民的日子。“村集體每年增收2萬余元,村民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帶動周邊七八個村6000多人不同程度增收。”趙奎延說。
擴大后趙莊村的帶動作用,讓更多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夏津縣正致力于此。除了提升品牌品質、扶持加工體系,夏津縣還著力提煉推介紅薯產業文化,讓越來越多人品嘗到來自夏津的這份“甜蜜”。(本版照片記者劉振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