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廣 崔建民 董勇
古時候,夏津縣拱辰門外(今清漪公園偏北處)有一座真武廟,真武廟西邊有一口古井。
真武廟始建年代無考。據縣志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縣孫志仁重修,雕梁畫棟,抱廈三間,香火旺盛。廟西有古井一口,水質清冽甘潤,遠近聞名。后,此廟因故拆除,古井亦被封填無存,但一段靈龜吐金的故事卻流傳下來,至今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相傳,很久以前,在真武廟旁有一韓姓人家,老夫婦二人,膝下二子,日子雖不寬裕,但也過得下去。
有一年,適逢中秋佳節。清晨,韓老漢一開柴院門,見門旁斜倚一中年男子,衣衫不整,面色蒼白,雙目緊閉,身上還有斑斑血跡。老漢大驚,急呼老婆、兒子。大兒子仗膽上前,伸手一探鼻息,尚有氣息,只是十分微弱。韓老漢忠厚良善,忙招呼一家將此人抬進屋里,請來先生診治。不多時,來人蘇醒過來,急欲掙扎下床,拜謝救命之恩。韓老漢一把將他摁住,告之暫且不能動,又吩咐老婆子做了一大碗熱乎乎的面條,并扶其趁熱吃下。在韓家人悉心照料下,幾天后來人終于痊愈下床。
原來此人是南方人,自言姓張名善,以經商為業,途經本邑時,路遇匪人,慘遭劫掠,險些丟了性命。臨別時,張善對韓老漢一家千恩萬謝,說明年必定登門拜訪,爾后,灑淚揮別。天長日久,韓家人便淡忘了此事,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平淡生活。
第二年中秋節一大早,張善如約而至,還帶來許多禮物財帛。韓老漢喜出望外,一家老少熱情招待,殺雞宰鵝,并安排張善在西屋住下。四更時,韓家大兒子拉肚子,剛出茅房,恰好碰見張善從院外歸來,忙問道:“張叔,您這是何故?”張善忙解釋道:“我不習慣北方人的茅廁,到門外樹林里方便了一下。”老大并沒在意,說完便回屋睡了。
第二天,張善提出要與韓老漢結為異姓手足,以表親近。老漢推辭不過,遂與他沖北磕頭,義結金蘭。
自此后,每逢中秋,張善都要前來小聚兩日。就這樣,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張善已是雙鬢斑白,韓老漢也是風燭秋晚。
有一年八月十六,這一天該是張善辭行之日,到早飯時房門卻沒開。韓老漢好生納悶,便去敲門。這時屋里傳出哼哼唧唧地痛苦呻吟聲,韓老漢一把推開房門,緊搶幾步到了炕頭,卻見張善緊裹被子,雙眼緊閉,渾身發抖,一摸腦門直燙手,答話也含混不清,料是得了重病,就馬上轉身疾步而出請大夫。經大夫診斷是受了風邪,說開幾味藥就會好轉,只是身體虛弱需調養時日。養病期間,韓老漢精心護理,煎藥喂飯,照顧的無微不至。見韓老漢跑前跑后,張善很是過意不去,感激地說:“老哥哥,受累了!”嘴唇不由自主抖動幾下,像是有話要說,卻沒有說出來。就這樣,張善一住就是半月有余。
病愈后老哥倆把酒言歡,酒過三巡,張善忽跪拜于地,痛哭流涕。韓老漢大驚,忙命兒孫將其扶起。張善哭訴道:“老哥哥,我對不住您。作為結義兄弟,有件事我一直隱瞞于你。”老漢道:“賢弟,何事令你如此?”張善答曰:“老哥哥,其實我并非商賈,想當年我來此地遇匪不假,卻另有隱情。”
張善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接著,娓娓道來:祖上曾于市上遇一賣龜人,見其龜通體金色,且雙目含淚,實有些異樣,便心生憐憫,將其買下,放生于大江。誰料那龜并非尋常之物,乃西王母瑤池之靈龜墜落凡塵。那年,靈龜托夢于我,說其已在夏邑真武廟旁古井中安身,要我每逢中秋月圓時尋它,屆時將口吐金條一枚予我,以報相救之恩。當年我倒在你家門口,正為此事。過后,年年來此打擾,亦為此事,可我一直未對你言說。那龜雖非人類,尚知報恩。我蒙兄一家活命之情,而今實不忍瞞。再者,此為從祖上得來的福報,已享用多年,應知足知止,故不得再貪心。我走后,望兄每年中秋節半夜時守于古井旁,待靈龜現身吐金回井后再近前取之。雖每年一次,足夠一家日常用度,切勿貪之,否則,適得其反。
韓老漢一家聽罷將信將疑,遂點頭應允。
翌年中秋節至,午夜三更,月明如晝。韓家老少潛藏于古井旁,期待靈龜現身。果然,不多時,忽聞井水嘩嘩作響,井口騰起團團紫霧,一只體大如盆的金龜現身井沿。只見它仰首望月,慢吞吞張開大口,一枚金條緩緩落地,霎時金光四射。轉眼之間,紫霧忽逝,金龜也無影無蹤。韓家老少忙圍攏過來,捧起金條驚喜異常。從此,一家人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次年中秋的半夜時分,靈龜如期現身。當金條剛吐到一半時,韓家老二忽生貪念,心想,這靈龜一年才現身一次,一次才吐一枚金條,若能將其捉住,讓它天天吐金條,那我家不就過上神仙般的日子了嗎?想到這里,他操起一旁的木锨,箭步上前欲捉靈龜。哪料,皓月朗朗的夜空忽雷聲大作,烏云四起。韓家老少正驚愕間,天空又皓月高照,寧靜如初。只是古井邊早沒了靈龜的影子,更別說什么金條了。一家人傻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韓家老二忙探頭往井里細看,只看到一片水光和自己的倒影。
轉過年的中秋夜,一家人白等了一宿,第三年依然失望,從此,靈龜再也不見蹤跡。韓老漢說:“等也等不來了。這都是因貪心壞的事!”
光陰流轉,歲月滄桑,古井與靈龜俱已消融在歷史的煙波中,只留下了一段傳聞,一直流傳到今,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