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慶云王古泉村七年為群眾分紅160余萬元——合作社鼓起農民“錢袋子”
□馬俊良 范叢叢
1月9日,慶云縣慶云鎮王古泉村村委會辦公室,人聲鼎沸,現場喜慶又熱鬧。一張長方桌上,不同面值的嶄新鈔票堆成了一摞摞。“這是今年第二次給群眾分紅,一共23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王榮軍說。
“李福利、王玉榮……”隨著王榮軍大聲念出一串名字,被叫到的村民進屋從會計手里接過分紅款,高興得合不攏嘴。“地給合作社種,除保底外每年還能領分紅,比自己種一點不少掙。有了分紅錢,過年家里添置個大件。”今年72歲的王瑞元數著4000多元分紅款,心里盤算著年貨清單。
王瑞元家有5.4畝耕地,入社前主要是玉米、小麥輪作,年齡越來越大,兒子又在外地務工,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王瑞元家也面臨沒人種地的尷尬。2017年,在縣鄉兩級推動下,王古泉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首批吸納了16戶入股,入社耕地70余畝。同時村集體通過土地整理,靈活利用邊角地,變零散地為規模地,集體新增耕地30畝。盡管地不少,可合作社第一年運營勉強保本。
合作社不掙錢,關鍵是方法沒選對。王榮軍帶領村“兩委”外出學習,開會研究增收辦法,在做好土地文章上尋出路。
一次偶然機會,得知縣種子公司選育良種計劃,王榮軍積極對接,爭取到試種指標,當年該地塊增收是其他地塊的1倍以上。嘗到甜頭后,合作社與種子公司簽訂了長期育種合作協議。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每年每畝保底收益700元,年底合作社收益進行二次分紅,30%給農戶、30%給集體、40%用于合作社明年發展。
育好種,先要選好地。“王古泉村耕地肥沃,背靠德惠新河,水源好,合作社地塊適宜規模化種植,是選育良種的沃土。”慶云縣種子公司負責人常承介紹說,從種到收,公司都有農技專家護航,定期指導,選用優質生物肥,確保良種品質。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每公斤高出0.4至0.6元,保障群眾收益。
合作社成群眾“致富社”。2023年,除小麥、玉米育種外,合作社探索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實現了玉米不減產,當季大豆算白撿。當年玉米產量達每畝730公斤,合作社產值超70萬元,村集體比上年增收3萬多元。如今,合作社入社農戶增至79戶,耕地300余畝。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已累計為入社群眾分紅160余萬元。
分紅當天,王瑞元買來了一臺65寸的彩色電視機。“跟著合作社,咱農民腰包鼓了,日子越來越紅火,今年就用它看春晚。”王瑞元開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