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藥業公司廠區
劉凱整理藥品
蓮藕豐收
王曉霞(右)在瓜棚內和工人勞作
核心閱讀: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各行各業的人們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唱響了春天里的奮斗者之歌。他們之中,有的十年如一日守護農村患者健康,有的馬不停蹄加緊生產,有的不懼嚴寒采挖蓮藕……本報選取了部分典型人物予以報道,展現他們銳意進取、矢志前行的風采。
瓜棚蓋膜保豐收
□記者陳錕 通訊員邱美玲
“大家加把勁兒,今天下班前爭取把這個棚里的活兒干完。”2月21日,臨邑縣孟寺鎮康之源種植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曉霞和工人們一起在瓜棚里忙碌著。“現在西瓜已經開始爬蔓,我們要抓緊搭繩、蓋地膜,做好保溫防草工作。”王曉霞介紹,他們今年計劃種三茬瓜,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和時間。
42歲的王曉霞是臨邑縣孟寺鎮昝家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當地致富帶頭人。自2018年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她務實盡責,帶領村民種大棚,搞水產,村莊從省級貧困村變成了省級文明村。
2020年她成立了孟寺鎮康之源種植養殖家庭農場,按照“產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建立了集瓜果采摘、生態觀光、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并陸續增加了水產養殖、家畜養殖等,帶動了周邊近百人就業。2023年農場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在農場務工的婦女年收入過萬元。
談起農場經營,王曉霞一臉自信。她介紹,農場目前有600多畝地,很多村民都以土地入股,共同經營大棚種植。“我們種下的網紋瓜和西瓜,五一之前就能上市,到時候大家又能增加一份收入啦!”王曉霞說。
刺骨寒冰挖新藕
□記者徐冬曉 通訊員董娟
連日來,平原縣腰站鎮宋范村的蓮藕上市。2月19日是該村組織人員最后一天采藕的日子,天剛亮,七八名村民便穿戴好橡膠防護服,開始了一天的采藕工作。
最近的天氣很冷,每次下水前,都要先破冰,為了賣個好價錢,村民們顧不上泥塘里的寒冷刺骨,每天在零下十幾度的藕池里浸泡三四個小時連續作業。“以前用手摳、腳踩,現在好了,我們一手拿著高壓水槍,另一只手就順著藕桿伸入泥塘,一條條白皙透亮、飽滿圓潤的白蓮藕就脫水而出。”村民范勇才一邊忙碌一邊介紹,有了新方式,工作效率與以往相比實現很大提升,效率高的話,一天能采藕500多公斤。
純白鮮嫩的蓮藕被工人拖運到岸邊后,經過清洗、分揀、打包,然后裝車送往市場售賣。因為其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宋范村的蓮藕種植面積6畝多,為村集體項目,最近的價格是每公斤6元,一共收獲了3000余公斤,僅這一季收入就達2萬元。
該村黨支部書記宋風東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打造出春天看荷葉、夏天看荷花、秋冬采蓮藕的鄉村美景。
強本領護百姓健康
□記者徐冬曉 通訊員石萬佳
“春節后生病的患者不少,我早來一會,就能多看幾個病人。”2月20日早上7點半,劉凱又像往常一樣提前一小時來到衛生院,開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晚上工作結束后,他還要自學一下醫學知識。
劉凱是陵城區前孫鎮衛生院一名醫生。作為土生土長的前孫人,他對家鄉有著深深的眷戀。2000年劉凱從衛校畢業,回到前孫鎮程莊村,成為一名鄉醫。“城里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但農村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像咱偏遠的鄉鎮,太缺少醫生了!”劉凱介紹說,鄉村中多是老人小孩兒,往返不便,劉凱就經常提著藥箱走村串戶上門服務。
2018年,劉凱來到前孫鎮衛生院工作。衛生院面積雖不大,但藥房、病床、輸液和吸氧設備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在劉凱的辦公桌上,村民健康檔案堆成一摞,部分已泛黃,記錄了他堅守前孫鎮二十余載的工作點滴。
二十多年堅守,劉凱收獲了群眾贊譽,也獲得了不少表彰。“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村民的健康有了更多保障。我們做鄉村醫生的,也要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做好村民的健康‘守門人’。”劉凱感慨說。
做強產業促就業
□龐占英
2月21日,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木糖醇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忙著趕制來自美國的1000噸木糖醇訂單。“我們春節期間沒有休假,所有車間開足馬力,力爭實現首季‘開門紅’。”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于軍平說。
與忙碌的生產相比,禹城市中街道電廠家屬院的居民王艷顯得很“悠閑”。“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緊走。現在好了,在家門口的福田上班,賺錢的同時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這日子真幸福!”王艷感慨。在市中街道,像王艷一樣在福田藥業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有400人。
這是一條致富的產業鏈,除了末端的居民就近就業受益外,在產業鏈的前端,種植玉米的農民同樣收獲頗豐。
以該公司每年收購玉米的情況為例,公司每年收購玉米芯10萬噸,平均每噸價格為700元;以人均兩畝地種植面積計算,每畝地每年產出150公斤玉米芯,每畝地產出的玉米芯能為農民增收百余元。
“禹城市深入實施‘中國功能糖城’二次創業行動,相信在好政策支持下,我們會發展得更好,帶動更多當地百姓就業。”于軍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