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開展仿真花制作微技能培訓
□記者唐曉穎 通訊員王丁 班偉
5月8日,平原縣桃園街道桃園新村社區工坊內,居民賈艷梅與工友正為名旦服飾有限公司趕制訂單。“感謝縣里開展的‘社區微業’行動,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既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每天還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她高興地說。
社區工坊是桃園街道利用閑置用房設立的工作場所,他們與名旦服飾有限公司合作,招收有縫紉基礎的居民從事訂單生產,目前幫助113名婦女家門口就業。
為拓寬城鄉居民就業渠道,平原縣開展“社區微業”行動,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健全社區就業促進體系,整合信息、崗位等各類資源,為居民提供“微就業”“微創業”“微培訓”等服務。去年以來,累計開發就業崗位1700余個,為1550人提供就業服務,幫助920人順利就業。
創造新機遇 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
王秀蘭家住龍門街道南城社區,57歲的她今年找到了工作:在“微就業”手工坊做絹花。“我之前在家照顧孫子,去年他上小學后,我的空閑時間多了,就想出去找個活干,但年齡大、沒技術的現實擺在眼前。”王秀蘭說,“年初我去了趟社區的人社驛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現在的工作。計件發工資,也不耽誤接送孫子。”
南城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振介紹,社區成立了“微就業”手工坊,整合本地絹花、包裝類企業和分散經營的加工點,承接絹花、手提袋等來料加工項目,已幫助120余名中老年及殘疾居民找到了工作。
依托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平原縣建立了“縣級抓推進、鎮街抓落實、社區抓實施”的“社區微業”工作機制。健全基本就業服務援助+專項就業政策援助+特定群體就業援助+急難就業援助的“四位一體”就業援助制度體系,將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以及長期失業等特殊人員納入援助范圍,建立社區就業援助臺賬,加強動態管理。
他們盤活用好社區資源,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吸納社區就業資源,鏈接人力資源機構、培訓機構、創業孵化基地等社會組織,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的“社區微業”推進格局。
服務更精準 社區里建起人社驛站
4月15日,“社區微業”專場招聘會在德原街道零工市場舉辦,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參加。與以往不同,這次招聘會把社區的人社驛站“搬”到了現場。“我們結合用工單位的招聘信息,為求職者提供一對一服務,有針對性給出指導意見。”德原街道新城社區人社驛站就業指導員張穎慧介紹。
5月8日,走進龍門街道蓮花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人社驛站的標識格外醒目,就業指導員張勇忙著更新社區招工信息。“就業需求排摸、就業崗位籌集、就業供需匹配等,這些都是我的工作職責。”張勇說。
蓮花池社區賀家行小區居民耿傳秀因視力三級殘疾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工作,今年2月張勇走訪了解情況后,為她解讀就業政策、推薦工作崗位,幫助耿傳秀找到了匹配的工作——社區人社驛站公益性崗位。
在開展“社區微業”行動中,平原縣打造“原滿就業”服務品牌,建立人社服務網點72個、人社驛站436個,選優配齊就業指導員785人,并整合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組建就業服務隊。依托多元化服務陣地,組織社區招聘活動,前4個月開展23場“社區微業”招聘活動,幫助760人就業、30人創業。
崗位多元化 “微培訓”帶來真本領
4月20日,平原縣人社局在桃園街道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組織創業技能公益課,教授新手開店、流量推廣、店鋪運營等電商知識,并免費進行相關培訓。
這次培訓讓張麻子村村民馮立輝受益良多,一直想創業的他發現了網絡銷售商機,隨后與同村的幾名村民成立了千川(平原)商貿有限公司。“社區免費提供了閑置場所用于生產,就業指導員還幫我們創建直播號。公司剛起步,現有20名婦女生產窗簾,每天網上銷售量30至50個,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馮立輝說。
平原縣聚焦職業技能養成和崗位開發,充分挖掘社區就業公共服務潛能,定期開展微技能培訓進社區活動,探索“一社區一特色”的培訓模式,因地制宜開展手造類、電商類、藝術類等特色化技能培訓。
建立云帆助農電商直播基地,開展本地農副產品甄選、特色農產品推介、品牌營銷、主播培訓等項目;成立主播培訓學校,邀請知名網紅、專業公司營銷經理進行專業課程講解,打造本地特色網紅IP及專業直播團隊,拓展居民自主就業渠道;建立供應鏈中心,借鑒短視頻內容優勢,延伸直播帶貨利益增長鏈,形成集生產加工、直播銷售、物流運輸為一體的產業鏈,進一步促進就業創業。今年以來,開展“微培訓”27次,受益群眾9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