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97家社會組織發揮特長和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百社幫百村 紓困暖民心
成立閱讀小組,帶孩子們暢游知識的海洋圖
開展義診,為老人檢查眼科疾病圖
文藝送到家,與村民共慶端午佳節
□文/圖本報記者 李莉 本報通訊員 王彥 劉飛翔
匯聚點滴力量,傳遞愛與希望。為了讓社會組織賦能鄉村振興,今年,德州市民政局啟動了“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動員引導各類社會組織,結合自身實際,堅持以村莊實際需求為導向,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搭建服務平臺,列出幫扶清單,助力打造“黨群同心、服務貼心、鄰里暖心、生活舒心、居住安心”的幸福家園。
結對幫扶300余個村莊
7月25日,在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和慈善事業促進科,工作人員在整理更新《全市‘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社會組織對接幫扶表》,平原縣恩城商會為恩城鎮大洞子頭村修建連接國道的交通主路,齊河縣愛心公益協會幫助晏北街道車站小區建起幸福食堂,禹城市鼎城社工服務中心到北環村開展助老服務活動,表上記錄的這些幫扶事項均已完成。
自全市“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我市社會組織積極響應。各縣市區民政部門逐一細化幫扶任務,引導社會組織發揮自身特長和資源優勢,緊扣“困難群眾需要什么”“社會組織能提供什么”等問題,到結對幫扶村實地對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次黨建聯建活動、辦好一件為民實事、確定一個共建項目、認領一批微心愿、孵化一家社會組織等“五個一”幫扶計劃,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建立了動態聯絡機制,每周一督促,半月一匯總,確保能保質保量完成幫扶任務。全市社會組織共下‘一盤棋’、共擔新使命,積極探索創新參與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蕾說,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7家社會組織參與,幫扶300余個村莊,惠及群眾9.2萬人次。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上了歲數行動不便,平時吃飯都是隨便對付一口,自從村里建起了幸福食堂,每月都給我們改善伙食,葷素搭配,好吃又有營養。”陵城區丁莊鎮鄭屯村93歲的高秀芬說。
丁莊鎮幸福食堂的運營工作是由陵城區弘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擔。惠及鄭屯村、大劉村、孫堤口村的68位老年人。
據弘德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郝偉介紹,食堂由丁莊鎮政府出資建設,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運營團隊。正趕上全市開展“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他們第一時間對接,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了解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研究細化實施方案后,啟動了助餐公益項目設計及運營資金社會化募集。5月28日,幸福食堂正式開餐,老人們圍坐在餐桌前享受美味的午餐,臉上洋溢著笑容。
“刮風一身土、雨天一腳泥,路邊雜草叢生……這是我們村以前的情形,村民都想改變村居環境,但村集體收入有限,一直沒有得到徹底改善。”武城縣魯權屯鎮滿莊村黨支部書記馬吉陽說,自從社會組織來到村里開展幫扶,事情有了轉機。
今年3月份,武城縣中央空調產業協會對接幫扶滿莊村,了解到村民意愿后,第一時間募集資金,通過縣慈善總會為滿莊村捐款5萬元,用于應急工程搶險搶修以及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如今的滿莊村,村路兩旁地面全部硬化鋪上了文化磚,胡同兩側的房屋墻面繪制了家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的彩繪,隨處可見的街邊小景讓人賞心悅目。
為切實解決好百姓所需、所想、所盼,各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重點圍繞暖心食堂、村居環境改善、適老化改造等,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幫扶活動,讓“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真正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認領一批微心愿
近日,德州市眼鏡協會京德眼科分會組織專業的眼科醫生組成志愿服務隊,來到夏津縣北城街道宋倉村開展義診活動,向村民普及眼睛護理小常識。
在檢查過程中,醫生發現一位老人患有白內障,雙眼接近失明。京德眼科分會志愿者李冉冉經詢問得知,老人名叫宋瑞河,今年82歲,屬于特困人員,靠政府發放的保障金生活,為了省錢不舍得住院進行手術治療。今年病情愈發嚴重,眼睛幾乎看不清東西了。重見光明成了宋瑞河的一大心愿。
了解情況后,李冉冉發現老人符合“光明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的救助條件,便積極與老人溝通,打消其各種顧慮,為老人安排了術前相關檢查并進行了手術治療。“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重見光明。”宋瑞河感激地說。
不只是宋瑞河,今年“百社幫百村”行動開展以來,我市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的微心愿得以實現。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吉峰表示:“‘百社幫百村’專項行動將持續開展,圍繞低保、特困、留守人員等困難群體,開展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社會融入等各類關愛服務,進一步促進社會組織與村居群眾良性互動、同頻共振,實現‘心愿融合、群體融合、服務融合’,既發揮社會組織專業力量,也激發鄉村振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