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仲裁委員會聚焦改革創新,推進規范化、正規化、數字化建設——
錦旗背后的溫暖仲裁善解百姓“千千結”
德州仲裁委走進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德州市分公司
□本報記者 劉臻 本報通訊員 鄭少波 劉光俠 沈曉娜
●1至7月,德州仲裁委受理民商事案件標的額2.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受理案件調解結案率達到65%,比去年同期增長14.94%
●德州仲裁委實行立案前、組庭前、開庭前、合議前、決前“五前調解法”分工調解、分段調解、多輪調解,案件調解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
●建成信息化仲裁庭,基本實現網絡開庭審理,智慧仲裁系統預計今年啟用
●搭建金融糾紛“一站式”化解平臺,建立金融糾紛仲裁化解“綠色通道”,遴選仲裁員成立金融糾紛仲裁團隊,今年以來聯合走訪企業10余家,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6次
“我是一名貨車司機,‘遠程庭審’讓我既能按時參加庭審,又不耽誤工作,真的特別感謝。”近日,一起關于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遠程庭審”在德州仲裁委員會夏津辦事處開庭審理。由于被申請人王先生從事運輸行業,不能確定能否及時參加庭審,仲裁庭在開庭當日決定采用“遠程庭審”方式,得到當事人稱贊。
“假日+網上”庭審服務,是德州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德州仲裁委)改革創新的有效舉措。近年來,德州仲裁委立足群眾需求持續進行創新改革,積極提供多元化、可定制的便民服務舉措,不斷推進規范化、正規化、數字化建設,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過程中注入更多生動地方實踐。今年1至7月,德州仲裁委受理民商事案件標的額2.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
“困擾兩年的糾紛,僅用幾個小時就解決了,真是太感謝了。”前段時間,市民曹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德州仲裁委。
事情還要從2016年說起,曹女士在某保險公司德州中心支公司購買了一份“交滿十年可退回本金且保險期限為終身”的保險產品。但在2022年準備續繳時,曹女士才發現此產品只有交終身才能保終身,隨即投訴,但始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最終曹女士選擇到德州仲裁委尋求幫助。仲裁員蓋曉華積極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并現場過付賠償款。
遵循“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這一原則,德州仲裁委強化改革創新,推出系列舉措,突破體制機制堵點難點,提供暖心服務。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2023年,德州仲裁委創新“仲裁調解+”模式,化解涉及多個類型的大量民商事糾紛和多批群體性糾紛案件。這其中大多數糾紛是經過多次協商未果,不得以才求助仲裁調解。經仲裁調解介入后,基本實現雙方握手言和并撤回再次向上反映。
截至2024年7月,仲裁委受理案件調解結案率達到65%,比去年同期增長14.94%。
仲裁調解非易事。調解過程中,當事人不接電話、不回短信,或是凌晨給仲裁員打電話“理論”的事并不少見,雙方堅持己見,仲裁員說得口干舌燥依然無果也是常事。“規范化是我們仲裁人保證評判公平公正、讓當事人雙方滿意的前提。”德州仲裁委員會辦公室仲裁科科長王雙雙說。為提升規范性,在案件調解過程中,仲裁員進行全程錄音錄像;仲裁員為雙方當事人總結爭議焦點,組織雙方舉證質證,為當事人講解相關法律規定和費用賠償標準;仲裁調解書經過多層級核閱,確保不出紕漏……
“感覺壓在心里的一塊石頭被搬掉了,十分感謝你們的公正調解。”今年6月,因為千元押金與房東發生糾紛的市民張先生,在調解成功的那一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仲裁調解化解矛盾。群眾的信任、選擇和好評,更加堅定了仲裁人做好仲裁調解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案卷定期評查“體檢”規范化提升辦案質效
“我認為這個案件的著力點如果能再精準一些,效果會更好”“這個案卷的內容在以下幾個方面還能再細化”……近日,一場特殊的案卷評查會在德州仲裁委召開,參會者圍繞“精準查不足,廣泛促提升”工作思路,不護短、不回避、不留情面開展評查。
案卷評查、仲裁大講堂等類似的活動,在德州仲裁委幾乎月月開展。案件質量是仲裁工作的生命線,規范化建設成為促進仲裁工作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嚴把案件質量關,實現規范化,體現在受理、調解、審理、結案各個環
節。“我們研究制定四級預審機制,對當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請材料,由仲裁秘書、科室負責人、專職委員、分管領導層層審核,聚焦審核仲裁條款是否有效、主體是否適格、委托手續是否完備等,全面了解案件基本情況,綜合研判后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德州仲裁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彭莉說。此外,德州仲裁委加強辦案秘書日常管理,每周開展1次辦案情況調度和業務研討,對辦案過程各環節出現的問題及時監督、糾正。
樹榜樣、立標桿,是德州仲裁委實現規范化建設的有效措施之一。去年以來,德州仲裁委積極開展品牌先鋒行動,持續打造仲裁辦案品牌人物、品牌故事、品牌案例。
調解難,化解復雜案件更是難上加難,怎么辦?必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員干部帶頭上。
為進一步推進“大調解”服務格局,德州仲裁委打破工作分工和科室界限,堅持立案前、組庭前、開庭前、合議前、裁決前“五前調解法”,3個科室的6名黨員干部以及辦案秘書、分管領導全部參與,分工調解、分段調解、多輪調解,全力化解矛盾糾紛,促進案結事了、和諧共贏,案件調解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
專題學習、業務講座、交流觀摩,不斷充實提升著仲裁人的專業能力。邀請京津冀專家,從職業道德、仲裁實務要點等方面為仲裁員、仲裁秘書授課;嚴格執行仲裁員管理14項配套制度,不斷提高仲裁員的集體歸屬感,激勵仲裁員進一步提升從業情懷、專業技能和辦案質量。
“通過參加培訓活動,我們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確了。”在6月6日我市開展的“仲裁員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活動中,仲裁員周瓊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今年以來,德州仲裁委受案、結案數量實現雙增長,仲裁服務已延伸至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領域。如今,仲裁隊伍干事創業激情全面迸發,化解經濟糾紛質效跨越提升,仲裁影響力公信力持續增強,仲裁工作全面邁上新臺階。
跨越千里的仲裁數字賦能讓辦案更便捷
“向前靠一步,心貼心服務”,一直是德州仲裁委踐行服務意識的具體行動指南。
在德州,線上辦理仲裁案件已不再陌生。不久前,一件特殊的“線上”仲裁案件在德州仲裁委駐德州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仲裁調解中心得到了妥善處理:通過網絡視頻,隔空連接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長沙市申請人段先生,當天立案結案,次日早晨申請人就收到了交通事故賠償金。
原來,段先生自駕到德州出差,停放的車輛夜間被他人損壞。由于工作原因,段先生報警后便返回長沙。之后,德州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辦案民警很快就找到了肇事者。段先生向德州仲裁委提交了仲裁申請書。針對特殊情況,德州仲裁委打破調解員、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同時到現場辦案的局限,實行遠程辦案,將重要證據和文書進行線上審核、線下郵寄,減少當事人訴累,方便群眾維權。
數字化改革實現線上調解、庭審,是近兩年來德州仲裁委努力探索的方向。“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積極引導有需求的當事人進行網上開庭、網上質證、網上調解,推動仲裁工作高質量發展。”彭莉說。如今,我市已建成信息化仲裁庭,基本實現網絡開庭審理,并加快推進智慧仲裁系統建設,預計今年啟用。同時,不斷優化網上立案、網上辦案、遠程開庭等流程,充分利用新建成的綜合一體化網絡仲裁庭,實現智慧辦案、遠程辦案。
“此外,‘商事仲裁+勞動仲裁’協同進企業服務,是我們聯合德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推出的靠前服務、便民惠企創新服務舉措之一。”德州仲裁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鄭玉寬介紹。在具體工作中,我市搭建金融糾紛“一站式”化解平臺,建立金融糾紛仲裁化解“綠色通道”,遴選仲裁員成立金融糾紛仲裁團隊,為金融行業提供法律服務,普及相關方針政策。截至目前,已聯合走訪企業10余家,到企業、鎮街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6次。
“每一次突破和求解,都是我們拾級而上的動力源泉。”鄭玉寬說。闊步新征程,德州仲裁委將以“干”字當頭,凝聚起加壓奮進的力量,以公正之心“裁”出社會發展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