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賀 本報通訊員 鄧美平 任萬虎
“今年上半年,一名高中生因學習問題和家長發生矛盾后離家出走。我們得知后,依托‘最小應急處置單元’,10分鐘就找到這名學生,其后在社區警務室和家長面對面溝通,幫助這家人化解了矛盾。”在夏津縣北城街道華夏社區警務室內,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裴舒燕指著一面錦旗介紹。
北城街道華夏社區警務室位于該社區的華夏A區,小區共有31棟居民樓,1000多戶居民。去年5月,當地在這里打造了全縣首個“最小應急處置單元”,由小區黨支部、社區民警、紅色物業、紅色管家、志愿者組成,并依托社區警務室的警務力量,共同解決轄區內的矛盾糾紛、突發事件。依托“最小應急處置單元”,社區累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12宗,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97件。
“目前,我們參與‘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的團隊成員超過200人。平時隊員們不僅巡控值守,也負責接收群眾反映信息,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化解。”裴舒燕介紹,面對突發事件,他們遵循“三事分辦”的原則。其中,對于緊急事件,按照“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要求,通過哨子、對講機、電話等方式召集成員攜帶裝備前往事發地先期處置,力爭將隱患化解在小、處置在早。對于矛盾糾紛等非緊急類事件,應急隊員及時幫助調解。對于緊急事件或矛盾糾紛,需要協調上級部門的立即上報指揮中心,聯勤聯動相關部門解決。他們還依托社區民警打造“小張調解”工作室,并定期組織開展應急實戰演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是貫徹落實該要求的有力舉措。
今年,隨著我市將“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內容,越來越多的“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在各縣市區涌現。
記者從市委政法委了解到,上半年,我市正式出臺“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實施方案,公安、應急、教育、財政、住建、衛健等相關部門,優化事件處置流程,明確建設步驟,確保取得實效。
“在實施方案指導下,各地正全力抓基層基礎,強化陣地建設。”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許健介紹,各縣市區堅持“一場所多用”,打造以網格支部、紅色驛站為主,警民聯絡點、便民服務點、保安室、微型消防室為輔的陣地群,全面覆蓋社區、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和商業市場等重點部位、公共場所。同時,抓力量整合,強化隊伍建設。市級鼓勵各縣市區整合警務治理、網格員、志愿者、治保主任組建群防群治隊伍,形成群防群治隊伍品牌,現已培育群防群治力量2.2萬余人。
“通過強化科技賦能,我們將‘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與緊急類非警務警情聯動處置試點工作相結合,加強和公安110、12345市民熱線、應急處突指揮中心高效對接聯動,全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夏津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社會治理中心主任王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