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18日,德州市人才夜市招聘會天衢新區專場在市體育公園舉辦。 記者姜偉攝
□記者王志冕 通訊員徐躍亮 周學江
數據詮釋著穩就業的良好態勢:1至7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3229人,完成省定全年計劃的66.5%;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7477人,完成67.9%;幫扶困難人員就業2768人,完成102.5%。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來,各級人社部門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出政策、助企業、促對接、兜底線,全市主要就業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8月29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郭洪霞表示。
精準施策 構建大就業工作格局
“同全國、全省一樣,受多種因素影響,全市就業形勢雖整體好于去年同期,但仍弱于疫情前常年水平。”郭洪霞說。
為更好穩住就業基本盤,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穩就業工作,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進一步健全產業培植、企業發展、項目建設就業聯合推進機制,有針對性出臺一穩三促20條、企業用工補貼、中心城區人口集聚等政策清單。目前,全市已先后兌現人才獎補6889萬元、穩崗擴崗補助等2871萬元。
各項穩就業、促創業的行動也在密集開展。4月,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教體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樂創德州十大行動”實施方案》,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畢業生等“五類人員”返鄉創業,力爭2023年全年發放創業政策性貸款不低于10億元,開展創業培訓不少于5000人次,集聚青年人才不少于3.3萬人。
7月,我市研究制定“德創貸”活動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推出創貸+商貸+政府補貼“一套手續、一站放款”的特色服務模式,為各類創業者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德城區的張敏以經營書店為生,一直想擴充店面卻苦于資金短缺,今年憑借“創業提振貸”政策,她在德州農商銀行辦理了50萬元貸款。今年,全市新發放創業擔保貸、穩崗擴崗貸等9.5億元。
靶向發力 兜牢抓實重點群體
8月17日傍晚,市體育公園人頭攢動,德州市人才夜市招聘會天衢新區專場如期舉行。現場,130余家企業納才、提供崗位2400余個,3000余名未就業畢業生入場洽談,達成初步意向1960人。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重點群體之一。從需求端看,部分行業用人需求收縮,但從供給端看,今年德州籍高校畢業生總人數超過4.1萬,規模再創新高,就業壓力持續不減。”郭洪霞表示。各級人社部門把大學生等青年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實施“三年十萬大學生興德計劃”、高校畢業生“369計劃”、青年就業見習計劃等。在本地,舉辦駐德高校、重點產業鏈等招聘活動412場,6887家企業發布崗位需求8.3萬個。
在域外,常態化開展“德州千企百校行”“高校人才直通車”等活動,在17所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組織1511家次企業走進48所高校招才引智。
今年,市人社局還創新直播帶崗模式,邀請12個縣市區的人社部門負責人走進直播間,線上推介產業優勢、人才政策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德州就業創業。慶云縣創新“5帶4送”直播帶崗模式,由人社局長、人社科長、人社所長、人社服務專員、首席政府服務官等5類人員帶崗直播,聯系退役軍人事務局、婦聯、工會、鄉鎮(街道)送崗直播,實現“智云就業”與“直播帶崗”雙軌并行、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推動“人崗精準匹配”。“通過這一方式,上半年我們共提供就業崗位2.56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18萬人。”慶云縣人社局局長徐洪義說。
針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集成改革也在縱深推進。“我們重點實施城鄉公崗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行動,大力開發水利興農類、‘噸半糧’農田管護員、‘紅色速遞’員等特色公崗,全市新開發公崗4.3萬個,完成年度計劃的109.4%。目前已上崗2.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71.6%。”市人社局副局長尚鍵說。
完善服務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家住臨邑縣小王家村的朱紅梅今年47歲,由于家中老人身體不適、需要夜間照顧,她無法外出打工。通過縣零工市場,朱紅梅在食品廠找到了一份工資日結的工作,既能照顧老人,又能緩解家里經濟壓力。
公益性零工市場建設是市政府今年要做的18件民生實事之一。為更好服務靈活就業人員需求,我市堅持“九有六服務”標準,在12個縣市區、20個中心鎮特色鎮建成規范化零工市場,并結合網上對接平臺、線下三級服務體系等,讓勞動者更體面、更有效地找到活、掙到錢。在聚焦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上,我市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建立鄉鎮就業創業服務中心134個、村級就業服務站4988個,設立就業信息員8136名,公共就業服務“一刻鐘服務圈”基本形成。
根據要求,每個縣市區都要組建不少于5人的職業指導專家團隊,每個鄉鎮(街道)每月發布不低于20家單位、50個崗位招聘信息,每個村(社區)的就業信息員每人每周推薦用工信息不少于1次。尚鍵說,為持續強化供需對接,我市還建設了“德州智慧勞務”信息平臺,靈活就業人員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10余項就業服務高頻事項,在平臺均可實現“掌上辦”。依托此平臺,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民工綜合信息系統”應用試點,采集錄入數據信息215萬余條。每月定期在平臺遴選發布優質企業招聘用工信息,僅2022年便推薦就業崗位1.1萬余個。
“我們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和提升就業能力的總抓手,整合人社、農業農村、水利等培訓項目,統一編制農村勞動力培訓總體計劃,有的放矢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尚鍵說,今年以來,全市創新開展了“創業培訓+技能+政策扶持”專項培訓,啟動“魯菜師傅”創業能力提升培訓試點,全面推廣以電子社保卡為載體的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努力推動從“培訓找人”到“人選培訓”轉變。目前,已完成培訓1.55萬人次,其中政府補貼性農民工培訓1.34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