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洪濤
一
1965年2月26日一早,樂陵縣委辦公室主任蔡玉峰便來到單位。兩天前他已接到保密通知,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要來樂陵視察。這兩天,他讓老伴做了一床新被子,按照縣委書記焦念趙的安排,蔡玉峰又把自己的宿舍騰了出來,打掃干凈,換了新床單,還買來新毛巾、牙具等生活用品。這天,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人員都比平時來得早。焦念趙給大家開了一個簡單的動員會,布置了接待工作。
上午9時,焦念趙與縣長劉英堂帶領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乘馬車來到減河南岸的公路上等候。當時樂陵縣委只有兩輛馬車和幾輛自行車,集體外出都是乘坐馬車。
事前得知,李先念副總理一行從河北滄州入境山東,到樂陵后上午視察糧食生產,下午視察防洪防澇水利工程。當時,全國人民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濟雖逐漸恢復,但老百姓吃飯依舊是個大問題。
不一會,山東省副省長粟在溫、省供銷社主任李瑜、省公安廳廳長薛銳等人的車隊也到了,大家一起等候首長的到來。
10時許,有車隊從減河北岸過來,在人群旁邊停下。李先念從第二輛吉普車上下來,他身材高大,穿著淺灰色毛織大衣。他先向迎接的人群招了招手,然后和迎上來的粟在溫等省和縣里的同志依次握手。陪同前來的河北省委書記閆達開也和大家一一見面。隨后,大家上車,去視察樂陵的糧食生產情況。焦念趙和劉英堂上了李先念的車,在車上,兩人向李先念匯報了樂陵在接連遭受蝗災、澇災后,如何發展生產自救,努力保障群眾生活的具體做法。李先念聽得很仔細,不時插言詢問。
車隊向南行駛到西段公社駐地,向東而去。李先念透過車窗,看到兩邊農田里有大片的棗樹,示意停車。李先念下車,來到棗林里。焦念趙向李先念介紹說:棗糧間作是樂陵農業生產的特色,棗樹耐澇抗旱,被老百姓稱為鐵桿莊稼,我們面對災情能夠快速恢復生產,把災情影響降到最低,與我們發展棗樹生產有很大關系。
李先念聽完介紹,對樂陵發展棗樹生產的做法予以肯定,并詢問,這種棗糧間作模式在全縣是否已經推廣。劉英堂說,目前只有朱集、三堂、大徐、西段等幾個公社棗樹種植比較多。李先念立即說:“既然棗糧間作這么好,就在全縣大力推廣嘛。 ”閆達開也表示,滄州地區和樂陵只有一河之隔,土壤氣候相近,也應該發展棗樹生產。
中午,大家到西段公社食堂進餐。坐下后,李先念一看端上桌的是燉鯽魚,眉頭一皺:“買魚花了多少錢?我付賬。 ”說著,便從兜里掏出兩塊錢放到桌上。公社書記苑治政忙說:“首長,這鯽魚是在河里打上來的,沒花錢。 ”李先念聽了面色緩和,“那也不要這么麻煩,隨便吃口窩頭咸菜就行了。 ”
二
下午,李先念在眾人陪同下,重點視察了農田水利建設與馬頰河治理工程。他說,農田水利建設是旱澇保豐收的關鍵,一定要配套完備。在馬頰河岸邊,李先念對陪同人員說:“馬頰河是貫穿樂陵的重要河流,旱能灌溉,澇能泄洪,要按照‘三年一遇’的標準進行治理。 ”
按計劃,李先念在樂陵的行程就是一天,住一晚第二天上午就該去惠民地區。但是,李先念在晚飯桌上改變了主意,提出第二天上午再去棗林看一看,下午去惠民。
晚飯是在縣委食堂吃的。食堂的王師傅為李先念做了小棗干飯。小棗干飯是樂陵人慣常吃的一種飯食,就是用小米煮的干飯,里面放上小棗。小棗是提前煮熟的,如果直接放到小米里煮,會有苦頭。
李先念端起小棗干飯一嘗,又香又甜,一氣吃了兩大碗。邊吃邊夸,說下次來樂陵還吃這個。他改變行程的想法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他說小棗是個好東西,不但好吃、有營養,腿還長。看大家不明白什么意思,李先念笑著說:“小棗的保鮮期長,曬干可以運送到全國各地去賣。 ”大家聽了頻頻點頭贊同。
在老家種過棗樹的蔡玉峰說,小棗不但腿長,棗樹的壽命還長呢。我們這里很多棗樹,都有幾百上千年了。李先念聽了眼睛一亮,說:“棗樹真是個寶啊,一年種,幾輩子收。這樣吧,明天上午我再去棗林看一看,多了解一下棗糧間作這一種植模式,看看在全國其他地方能不能推廣。 ”焦念趙當即提出,請他在棗林栽一棵棗樹留作紀念。李先念笑笑說:“我倒是真想親手栽一棵,等有機會再來樂陵時能吃到自己栽的棗樹上的棗子。可這天寒地凍的,棗樹能栽活嗎? ”蔡玉峰接上話茬說:“首長,這棗樹生命力特強,既耐旱、耐澇,又耐堿、耐寒;別的樹木冬天移栽難成活,而棗樹不同,冬天移栽照樣成活。 ”得到蔡玉峰肯定的答復后,李先念欣然表示,第二天要親手栽一棵棗樹。
飯后,蔡玉峰請李先念來到宿舍休息。但是,李先念沒有用這里準備的新毛巾,而是從行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舊毛巾。蔡玉峰一看,一下子愣住了——堂堂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竟然用的是兩搭截子毛巾!所謂兩搭截子毛巾,就是舊毛巾中間磨薄了,從中間剪開,倒過來把兩個邊再縫到一塊,這樣中間依然厚實,就可以繼續用了。
三
第二天上午,李先念在省、縣領導陪同下到朱集公社調研。朱集是樂陵小棗主產區,棗林規模大,棗子品種齊全。一行人來到朱集公社大常村村東頭,目及之處,一行行、一片片,全是棗樹。李先念再次向朱集公社及樂陵縣林業局的有關人員詳細了解樂陵棗樹的種植歷史、規模、效益等相關情況。隨后,他走進棗林深處,用手撫摸一棵棵老棗樹,深有感觸地說:“這些棗樹是樂陵人民的寶啊,一定要多種、廣種,把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 ”
說完,一行人在大常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引領下來到一塊空地,已經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那里挖樹坑,旁邊放著一株棗樹苗。李先念快步走過去,伸手從一名工作人員手里接過鐵锨,便和工作人員一起把棗樹苗栽好。
午飯是在縣食堂吃的,依然是小棗干飯。吃完飯,李先念一行便去了惠民。臨行前,李先念叮囑焦念趙等人,“樂陵的水土適合棗樹生長,一定要好好發展棗樹,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
李先念對棗樹生產的指示,以及親自種下的那棵棗樹,成為樂陵人發展棗樹生產的強大動力。1989年,樂陵棗樹面積達到30萬畝,年產小棗0.5億公斤。次年4月8日,樂陵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帶著60多萬棗鄉人民的深情厚誼去北京向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匯報樂陵發展棗樹生產的情況。他得悉棗鄉發生的巨變后欣然提筆,寫下“因地制宜、艱苦奮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題詞,給予勉勵。
55年過去了,大常村東頭那片棗林里,當年李先念栽種的棗樹已枝繁葉茂,每年都結出累累碩果,向人們昭示著老一輩革命家對革命老區的殷殷關懷。
(苑知政及蔡玉峰之女蔡華貞對稿件采寫提供了幫助)
李先念:“好好發展棗樹,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1965年2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來樂陵視察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情況,他指示——“好好發展棗樹,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1965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左四)在山東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