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書會宮玉河
近日,筆者在收拾舊物時,偶見一張64年前的兵役證。這件兵役證呈大紅色,是山東省平原縣王鳳樓鎮水務村牟書明先生的預備役軍人兵役證。兵役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蓋章,時任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元帥簽署,1957年3月由平原縣兵役局發放。
兵役證長4厘米,寬6厘米,內頁有預備役軍人牟書明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性別、住址、發證機關等內容。還記錄有軍種、軍銜、軍專業名稱,體格檢查結論、服役經歷以及預備役訓練機關、成績等。
發證儀式是對預備役軍人的教育
據《平原縣軍事志》記載:1955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頒布,1956年先后進行了預備役軍士和士兵普遍登記工作的普登試點。召開了區鄉干部會議,填寫了兵役證并開展發證等工作。1957年1月始,全縣通令青年進行了兵役登記,共有5986名青年進行了登記,舉行了兵役發證儀式。
兵役證的發放是對預備役軍人的一次實際的法律觀念教育,達到了隨時應征入伍加集訓的目的,并在登記中廣泛開展了六項守則的教育。六項守則是:
忠實履行保衛祖國的光榮任務;擁護人民政府,遵守憲法及一切法令;遵守和進行兵役登記的一切規定;積極參加預備役集訓;積極參加生產和維持地方治安;隨時準備響應祖國征兵。
平原縣的兵役登記工作始于1955年,自1954年10月根據山東軍隊指示,縣人民武裝部改兵役局,并建立兵役委員會,時任縣委書記趙勝武任主任委員。
1960年兵役局撤銷,又恢復了武裝部。
老兵役證見證六十年前征兵歷史
根據兵役法的規定,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工廠、企業等部門干部職工、店員其條件適合,去后對工作影響不大的,本人自愿,組織批準,都可征集。同時還規定,應進行預備證登記,預備役分一、二類,軍士和士兵服役期滿后轉入一類預備役。
1957年中央軍委在《關于改進兵役登記工作的指示》中規定,將預備役與民兵工作合而為一統稱民兵。
牟書明先生時任張士府鄉糧所職工,符合條件,予以登記了預備役兵,時年22歲。應征入伍是每個青年的義務。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7年,我國正處于由單一的個體經濟向農業合作化邁進中,人民公社尚未建立,初步農業合作社剛剛過渡到高級合作社,組織起來不久的農村尚未擺脫個人主義的圈子,廣泛的征兵宣傳和兵役制度是當時應征青年踴躍參軍的動力。
兵役證制度的實施,對建設國防鞏固國防強大國防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這份兵役證佐證了60多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頒布與實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廣大熱血青年踴躍應征保衛祖國的真實面貌,驗證了毛主席“兵民是勝利之本”的偉大格言。
這份兵役證塵封60多年,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難得珍貴的軍事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