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書會
抗戰時期,冀魯邊區的平禹縣英雄輩出,無數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宋升村(原平原八區)徐世良就是其中之一。
拋舍雙親投身革命
徐世良(又名徐祿明),1917年生,畢業于平禹臨陵邊界區域的吳辛完小。他積極投身于新文化、反封建、反殖民地的革命洪流,較早地接受五四新文化的教育,接受馬列主義,在校期間,積極走向社會,宣傳反封建,努力倡導新文化。
十八歲結婚后,徐世良毅然離開了家鄉,拋舍雙親,走出家門,走上革命道路,投身革命洪流。
蘆溝橋事變后,徐世良同村里及鄰村的進步青年(學生)一起宣傳抗日。
1939年冬,臨邑工委書記鄧林華越過東大河,在平禹邊區發展黨的力量開展地下工作后,徐世良接受平原八區第一任區委書記柳佃棟(又名李春秋)的領導,他們利用熟悉環境的優勢,在晚上秘密開展黨的宣傳活動。
宋升村,位于平禹臨陵四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偏僻,遠離敵偽交通要道,抗戰時期有著非常適宜對敵斗爭的秘密環境,在這樣一個地方開展抗日地下工作非常有利,因此,這里成為平原八區的紅色抗日堡壘村。
勸誡漢奸改邪歸正
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徐世良,在鄧林華、柳佃棟領導下,全身心地投入抗日工作,進步很快,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便被任命為平禹縣民主政府財糧助理員兼任區長,活動在平原鳴雞店一帶。
在鳴雞店一帶做地下工作時,徐世良威震敵膽。
據89歲的李玉鋒老人說,一次,一位姓楊的領導找到他,告知縣大隊以及區隊缺少武器,要盡快搞到部分武器。
鳴雞店一帶敵情復雜,偽頑漢奸猖獗。徐世良從敵偽身上下手,夜間行動入戶抓人,抓到后,要求他們:把槍交出來,回家種地不當漢奸。
經過他的震攝,不少漢奸都交出了槍,改邪歸正。但也有些漢奸恨透了徐世良,將砒霜投在他家的水缸里。
敵人的舉動,更加堅定了徐世良對敵斗爭的決心,不長時間,他便為縣大隊、區隊搞到了武器。
在為區隊搞槍的同時,他也讓偽軍家屬做家人的工作——回家種地,不當漢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抗日救國大義滅親
1942年臘月十二大掃蕩后,冀魯邊二分區、二地委以及縣區機關的武裝將士、抗日干部、群眾損失慘重,上級決定將平原禹城再次合并,原平原八區、臨邑五區合并為五八區,在這種環境下,徐世良升任縣政府財糧助理員兼任五八區區長。
平禹五八區的陳莊是徐世良的外祖父家,因從小就對陳莊周圍的環境很熟悉,他利用有利條件,很快打通了敵偽封鎖線,用親戚連親戚的方法宣傳抗日。
據熟知情況的村民介紹,徐世良的叔伯舅父,在陳莊一帶為非作歹,同辛集、盤河據點的敵人通氣,給日偽辦事,是作惡多端的漢奸。他得知后,決定處決舅父。胞兄徐祿昌得知后,勸其給條活路,徐世良對胞兄說:“大家都知道我在這里當區長,舅父卻認賊作父,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在陳莊村北樹林里,徐區長毅然親自處決了舅父。
此后,徐世良很快打開了五八區的局面,全區無不歡呼,擁護徐世良。
保衛麥收以身殉國
1944年,麥收之際,縣人民政府發出“不讓敵人搶走一粒糧食”的號召,要求用各種方法把敵人據點封鎖起來,組織群眾搶收、搶打、搶曬、快藏,日夜突擊。
1943年大旱,莊稼欠收,平禹人民的生活處于極度的困苦之中,好不容易盼來了1944年的麥季,叛變投敵的臨邑偽頑雜團何風岐(外號“何狗子”),唆使偽軍搶收農民的麥子。
徐世良得知偽軍搶麥子的消息后,決定保衛麥收。他動員聯防民兵,在區部區隊帶領下護麥。
一日夜晚,偽軍出來搶割麥子,他親自帶領區部兩個勤務員,埋伏在麥田,當敵人正想偷割麥子時,開槍射擊,他充分利用夜晚左右開槍,敵人搞不清人數,利用畢家寨大洼中的墳塋做掩體,同敵人戰斗。由于寡不抵眾,徐世良身上七處中彈,倒在了敵人的槍下,其余人員也全部犧牲。
得知徐世良犧牲的消息后,宋升村和畢家寨村的村民,將他抬了回來,徐母徐陳氏得知后,幾次哭得昏了過去。當時徐世良有兩個孩子,大的9歲,小的6歲,為解決其家庭困難,時任縣委書記的陳文會和縣長周今生決定,以平禹縣政府名義,給他家一頭毛驢,由政府出資,讓其兄長徐祿昌代耕,為徐家挑水,擔起家務重擔。
時隔不久,1945年3月,平禹縣政府為徐世良勒石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