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泰山行宮,又叫“碧霞元君祠”、“元君廟”、“奶奶廟”。建在德州城朝陽門外,位于玉皇閣東南方約半里處,始建于何年不詳。據《德縣志紀事》載:“明正德五年,知州甯河、守備桂勇令四鄉民來居城市筑外羅城。(羅城繞東關鐵佛寺,南關玉皇閣、泰山行宮,西連御河堤)廣袤20余里?!卑创?,泰山行宮當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是建筑藝術較高的古建筑群。
德州泰山行宮為三進院落,有石坊、山門、正殿、后殿、鐘鼓樓、東西配殿等組成,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山門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描金繪彩,單檐琉璃瓦。山門前有一對石獅,顯得威嚴壯觀。山門內東西兩側塑哼哈二將泥塑像。山門前露臺上有四柱一層式石牌坊1座,巍然屹立,古樸大方。山門內古樹參天,大殿左右鐘鼓樓對峙,東西配殿各3間。
泰山行宮正殿建筑結構為四梁八柱,進深三間,面闊五間,歇山挑檐,建筑在1.2米高的臺基之上,四周飛檐出廈,青磚、紅墻、黃琉璃瓦,龍紋瓦當。殿脊兩側各有一只吞脊大獸,蟠屈上彎,非常壯觀。東西山墻的南北兩側各有一組鏤空磚雕,均為神話人物,一組是“王母東巡”,一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瓏獨特。殿內正位供奉泰山奶奶、東側眼光奶奶、西側送子奶奶。泰山老奶奶像前擺放長條木供桌,上擺放供盤、香爐、磬、木魚、簽筒等物,下置拜墊。殿后是觀音菩薩座像和善財童子。
后殿為玉皇殿,單檐出廈,后殿脊上有二龍戲珠,兩側各有六獸形磚刻,磚刻還有姜太公騎麒麟,八仙過海等。殿內正中供玉皇神像,神像為泥塑貼金,王冠黃袍。東西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及太上老君等神像六尊,泥塑彩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玉皇殿后有一庭院,院內古柏參天,濃蔭蔽日。東院墻有一月亮門,門外東挎一小院落,內有北房三間,為本廟尼姑起居室和存放雜物之處。小院內還有南房三間,為膳房和伙房。
行宮四周園林環繞,景色十分優雅。有石碑記云:“行宮毗鄰多園林臺榭。曲水長堤,左右環映,幽林曠墅,迥隔市囂。廟宇倚城闉,逸園、水繪、露香、隱玉、堤嶺、霽峰逶迤聯屬。登高俯瞰,美不勝收。若從玉皇閣樓上望見行宮,仄徑飛樓,勢如涌出?!?948年7月運河于城南羅家院和城北哨馬營等處先后決堤,該廟因年久失修毀于戰火和洪水。
德州一帶傳說泰山奶奶是玉皇大帝之妹(明·王遴《玉女池》詩曰 :“生托黃帝室,道匹昊天妹。”),青少年時期曾在樂陵居住,與留智廟老奶奶和德州北廠老奶奶是親姊妹三個,泰山為長,留智廟為次,北廠的最小,玉皇大帝是她們的親哥哥。此行宮正是為泰山老奶奶離開泰山來德州樂陵老家和探望留智廟、北廠的姊妹時建造的行宮,故稱之為泰山行宮。舊時,每年的正月十三日,德州北廠老奶奶都由北廠的民眾抬著神像到德州的玉皇閣、泰山行宮為玉皇大帝和泰山老奶奶拜年,德州城內沿街店鋪都擺設供案迎接,城內城外人山人海,場面非常隆重壯觀,此活動一直延續到民國后期。
泰山碧霞元君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宋真宗時封其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教稱元君的職能是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尤其是明清以來,她在民間的影響已經大大超過了泰山主神東岳大帝。碧霞元君是泰山精神的象征,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泰山奶奶。她神通廣大,治病救人,護佑一切農耕、商賈、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個抱有嬰兒的女子,這是碧霞元君陰佑婦女兒童健康平安,能讓無孕得孕,有孕順產。所以,民間也有把泰山奶奶當成送子娘娘的。泰山奶奶不僅僅是道教之神,更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女神、亦是偉大的正義之神、中華民族的保護神,也是中國宗教史上唯一的一位愛國女神,也是一位可親可近、有求必應、隨時都會為中華民族造福的“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神祇不僅影響中國,還影響到國外。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泰山崇拜傳入日本,長期為日本人民所崇祀。
□許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