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殯葬作為一種風俗,通古達今,源遠流長,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十里地不同風俗,同一種殯葬其形式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僅就自己親身經歷的6樁家葬,淺談一下老家平原縣王村店鄉東屯村的土葬習俗。
上廟祈神
??? 人“倒頭”上了欞床后,隨即上廟。第一趟廟由孝子去上,意思是人死了,趕緊向閻王爺報到。之后,至出殯再趕6趟紙。前6趟廟由親男至女,孝子賢孫去上即可。出殯當天啟靈之前上一次大廟。這次上廟的隊伍就壯大了,人員上增加了至親和院中親門近支;形式上,孝子手拉哭喪棒,隊伍的前頭有一人端著木制托盤,內放紙、香和供品,以極慢的速度率隊前行。上廟一來體現家族大小,二來體現子女孝心如何。子女哭得越痛心,替逝者折罪越多,孝心越好。
陪靈守靈
??? 逝者咽氣前,要先穿好壽衣,抬到欞床上,意思是“不能光著身子走”,這時欞床在正堂屋內東西方向放置。待咽氣后,再將欞床調至南北方向,意思是“壽終正寢”。床前放一供桌,設燭臺一對,擺供品若干。陪靈人為孝子賢孫,包括兒女、侄孫及院中親門近支,出殯那天還有外甥、妻侄等人加入。男的跪在欞棚兩側,女的在正堂屋內欞床或棺材兩邊。來了男客由男陪跪哭,并一同叩謝。來了女客則由女的陪哭,這時,女陪都要到院子里對來客一一叩謝,以表敬意。守靈人由兒孫親為,日夜守護,負責燈長明、續香火、燒紙錢、換供品,兼防雞鴨狗貓侵入等不測事件的發生。人死后,確定了喪期和葬期,即由總理事安排報喪。值得注意的是,每到一家,報喪人不能進大門,在大門外招呼主人或由別人代叫,告知親戚某人某月某日去逝,某月某日出殯,愿親戚前去增光。
架孝行祭
??? 出殯那天,啟靈之后,長子走在前面,次子、三子等緊隨其后,由侄、孫、叔伯兄弟或表兄弟架著兒子的一臂,一同前行。兒媳、侄媳、孫媳則由娘家嫂子、弟媳、嬸母架孝。出了門的閨女、孫女則由自己的兒媳、婆家侄媳或妯娌架孝,俗稱“架胳膊”。行走順序為男的在欞前,女的在欞后。長子打幡,長媳兜罐。啟靈前由孝子到席棚懇女婿,又叫“懇祭”。把棺材停放在大街正中,孝子夾道分列,祭品有閨女的迎門祭和侄女、孫女的看簽。迎門祭為蒸熟的面人、佛手、壽桃等;看簽則為點心之類。祭禮有四拜禮、七拜禮、九拜禮和二十四拜幾種。
??? 祭畢,由孝子將一瓦盆重重地摔在捶布石上,意思是打碎陽間用的鍋。一盆摔下,圍觀者蜂擁搶祭,誰搶的多誰有福,吃了長壽。一邊搶祭一邊抬棺。男在棺前三步一前走,二步一回頭,這叫“迎材頭”。
蓋棺定論
??? 將尸體由欞床抬入棺內叫入殮。抬的方法是由長子抱頭,其他子女兜著褥子輕輕放入棺中。男性頭頂棺材頭,女性腳抵棺材尾,意味著“頂天立地”。之后開光,開光人用新棉絮在碗內沾一點清水,順著死者的兩眼由內向外輕擦一下,將棉絮塞入死者的兩耳。入殮時棺材底鋪黃色褥單,身蓋白單,俗稱“鋪金蓋銀”。殉葬品除口含珠、耳戴環、手著鐲外,死者日常生活中喜歡的東西,如手杖、健身球、化妝盒等一并裝入。這些工作完成,開始觀殮。參加觀殮的人除兒孫外,男的有其親兄弟姊妹,女的有娘家親人參加。死者親屬圍在亡靈周圍最后一次瞻仰遺容,即平時所說“見最后一次面”。一切妥當,蓋上棺蓋,釘上銀釘。釘銀釘時,孝子要口誦“親人躲釘”,以免傷及死者的靈魂。這時孝子孝眷等親人要大哭,慟哭,撕心裂肺地哭,因為現已“蓋棺定論”永別親人。
圓墳燒七
??? 出殯第二天圓墳,即用土添墳。墳頭大小是人丁興旺,日子好壞的象征。以后每次上墳時都要添土見鮮,以補流水沖蝕。“燒七”是民間辦喪事時超度亡靈的法令。傳說陰曹地府有十殿閻君,這十殿閻君是專門審理死者的神。行善者到天堂,作惡者下地獄。每殿閻君審理亡靈需時7天,十殿閻君審理完畢共需70天。所以兒孫們在老人亡故后,每7天燒紙哭祭一番。燒完“十七”為“盡七”,但一般都燒到“五七”即可。三七、五七上墳時除兒女子孫外還有至親加蒙。特別是“五七”,除燒紙外還要扎紙花,做新衣,上大供。這樣孝子眼哭干,淚流完,紙燒盡,用哭聲淚水為逝者折罪,并祈求陰槽地府諸神“高抬貴手”,讓逝者順利越過鬼門關,盡快到達天堂。 ■王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