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錫華
??? 德州港,位于德州市運河開發區內,京杭運河東岸,津浦鐵路以西,在“天衢橋”和“勝利橋”之間,港區位于運河大堤之外,由港口、碼頭和貨場組成,在運河堤外開口,設有防洪閘,以備運河行洪時泄洪之用。
??? 德州自古以來,被人們稱作進京的水旱碼頭,1949年建國前,京杭運河山東北段,雖然有不少港口、碼頭,如臨清、武城、鄭口、故城、德州等,但大都是就自然地勢形成的土坡碼頭,沒有什么設施,其中臨清和德州是兩個較大的港口。自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德州境內始修鐵路,德州港口的貨物集散更加興盛,鐵路通車后,逐漸成為京杭運河山東北段的第一大港。
◎昔日輝煌
??? 德州港是由明、清以來的自然河坡土碼頭逐漸形成的港區,之初只為停泊船只、裝船卸貨時的水碼頭。1910年津浦鐵路通車后,“德州港”之名才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有了文字記載,又由于港區內1949年鋪設了鐵路專用線,增添了設備,場地不斷擴大,形成了較大規模,德州港的名字隨之叫響。
??? 1940年,德石鐵路通車,晉煤東運,東北的木材源源不斷的進港卸貨。德州水路上通天津,下達新鄉;公路通達聊城、臨清、惠民、南宮,東南西北無不通達;鐵路公路和水路交匯,是水運和陸運貨物集散要地,此時的德州港開始日夜繁忙。
??? 1956年沿河作業區達1600米,其間水泥碼頭兩處,個4跳口。依河土坡碼頭多處,計有跳口23個。碼頭中有永久性照明設備4處,臨時照明1處,區內建有倉庫15座,分屬糧食局、煤建公司、打包廠、儲運站、航運辦事處等。一條鐵路專用線,全長1833.035米,專用線兩側設有貨物站臺3處,(分屬航運辦事處、花紗布公司)貨場多處,貨場中均有永久性照明設備。
??? 1958年,德州水路碼頭又重新劃定了港區,國家投資40萬元,擴建了半永久性碼頭7座,共長116米,直至管區內的貨場和倉庫,港區內建公路4條,總長2500米,港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其中,煤臺54000平方米;棉臺13500平方米;礦石臺19250平方米;農機、化肥占32700平方米;百貨占12000平方米;糧食占35000平方米。貨物7萬余噸(其中倉庫7008平方米,可容納貨物1萬余噸),港區作業面比1957年擴大了10倍以上,貨物倉庫利用率和周轉率提高2倍,裝卸工人達683名。
??? 德州港系一個中轉港口,中轉物資以煤為大宗,次為建材、化肥、食鹽等,出口貨物由津浦、德石鐵路運進后,經水路散運至臨清、武城等地。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多次撥款修建沿河各港口、碼頭,德州港和臨清港是修建的重點,使德州港最高年吞吐量達到65萬噸。
??? 1965年枯水期前,德州港港口吞吐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趨勢,枯水期后呈下降趨勢,最高年吞吐量達65萬噸(1957年),最低年吞吐量為0.5噸(1979年)。
??? 1960年,德州港有21個泊位,全部碼頭可供21艘載重60噸—200噸輪駁船同時進行裝卸作業,另外沿港區內和港區外上下多處可停泊船只。據1979年普查,德州港岸長700米,裝卸碼頭5座,其中,3座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碼頭,長度分別為15米、5米、5米。15米碼頭上配以吊車裝卸物件,兩個5米碼頭配以皮帶機和裝卸鏟車裝煤,另外兩座為木棧橋碼頭,長度分別為14米和8米,裝卸雜貨用,因設計不合理,1963年建成后一直未使用。
??? 港口裝卸有船、火車、汽車等,以機械化為主,輔以人力,裝卸工藝主要有三種,即散貨裝船用皮帶機和裝卸車,雜件貨裝卸用吊車,散貨卸火車以卸煤機為主,汽車裝貨用裝卸機。
??? 裝卸機是1960年出現的,在此之前,主要是車拉、肩扛,1960年有(少先吊)5臺,皮帶輸送機7臺,內燃機拖車10部。1965年,增至汽車吊和內燃機鏟車1部,1975年又增添各類裝卸機械12部,1978年后配有維修車間,增設固定式吊車3臺。為維修保養裝卸機械,德州港配有維修車間,36名工人,并有一定維修設備。
◎曾經的漕運及客運
??? 漕運,指水路運輸。后專指賦糧或其他物資由水路運往京都或指定地點,隨唐宋元清都把大運河作為漕運的干道。德州港的漕運以及周轉量一向占據山東航段的首位,據《臨清縣志》記載:“鐵道未通之前,臨清商業稱盛一時者,籍助此河之力頗大”,如清華之竹、焦作之煤、江浙之絲茶、東北之松木、京津之煤油、百貨等均由運河輸入,貨運之盛可見一般。
??? 據1941年《內河川航運統計表》載,侵華日軍利用南運河平均每天運送(掠奪)貨物127噸。
??? 新中國成立后,據衛運河航運局(轄京杭運河山東北段)歷年貨運統計表記載,自1952年至1979年間,貨運量為86505萬噸,年平均3200余萬噸,周轉量為124831萬噸公里,年平均445803萬噸公里。運輸情況以1965年枯水年為界,分兩個階段,即1952年至1965年(共14年)是逐年發展階段,1966年至1979年(共14年)是逐年衰退階段,發展階段運輸量為714萬噸,年平均51萬噸,貨物周轉量為101745萬噸公里,年平均7267.5萬噸公里;衰退階段運輸量為151.5噸,年平均10.8萬噸,周轉量為23086萬噸公里,年平均為1643萬噸公里。貨運的上航流量大于下杭流量。1958—1964年間,上航流量為3005775噸,下航為438158噸,上航為下航流量的6.9倍。1958年是上航流量的最高年份,為582607噸,1959年是下航流量的最高年份,為140532噸。
??? 德州至臨清航段的貨物流量最大,在上述期間,該航段的上航流量為1255352噸,下航流量為148636噸。
??? 貨物品種主要有:糧食、棉花、鹽、煤炭、原油及其制品、金屬礦石、鋼鐵及其制品、礦物性建筑材料、木材、化肥及農藥等。上述貨物占貨物運輸總量的89%。
??? 客運,新中國成立后,德州港基本上沒有開展客運業務,只有幾次均是因雨水沖毀公路而奉命進行了代客運輸。1957年7月21日,德州至臨清的公路被雨水沖毀,臨清航運辦事處開辦了幾趟臨清至德州的代客業務。1958年7月24日,因同樣原因,德州港開辦了德州至臨清的貨駁載客業務。1961年1月24日至2月14日,為保證春節期間旅客的旅程暢通,德州港開辦了德州至臨清的班輪客運。
??? 特殊運輸,1949年,京津剛解放,急需將衡水、邯鄲等地的27500噸小麥運進,德州港與臨清港全力趕運,三個月的任務45天完成。1953年8月13日,故城縣河堤決口,德州港派船33只,工人130名,組成搶險隊,奮戰7晝夜,救出災民285名,搶救糧食900余萬斤,以及大批衣服、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