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寶江 李世英
“重平煙柳”是一處古代人文景觀,《德平縣志》將其列入“平昌八景”。
它的所在地崇興街村,地處魯西北陵縣、臨邑、寧津三縣交界,是陵縣宋家鎮一個富饒的大村莊。
這里自古以來人杰地靈,享譽四方。
重平古城
??? 春風習習,楊柳依依。我們按圖索籍驅車來到崇興街村,尋訪重平古城,探幽索秘。《德平縣志》上說:“重平城在縣(德平)西北三十里,漢置,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今為鎮,漢張萬封重平侯即今地。”還記載“重興寺在重平鎮。”由此可知,歷史上的重平城就位于今崇興街,現在的村名是因寺而來,諧音沿稱。
??? 翻開《漢書》,劉邦設置的渤海郡轄縣26個,其中有重平縣,是列侯之封國。《后漢書》說,東漢光武帝劉秀分封功臣,張萬被封為重平侯。如此,重平在兩漢都曾是古代侯國,而作為城邑的重平至“北齊”時廢止,則前后存在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 自從漢高帝六年(前201)號令天下縣邑筑城開始,城池的地理位置就比較固定了。在平原上定居必須防水患,要選擇高地并且挖溝堆土筑基,居高臨下的地勢在城防上易守難攻,更具有戰略意義;再加上朝代興亡更替,城市建設層層累積,時間久遠的城址就形成了中間高周圍低的龜背狀地形。
??? 今天的崇興街建在形似丘陵的高地上。我們從西邊登上村子,鱗次櫛比的民房隨著地勢節節攀升,讓人仿佛走在立體畫中。整個村莊東西短南北長,東街頭尤其陡峭,進村如爬山;南北大街坡度較小,很寬闊,古時候有一條官道經過此處,這里成為交通咽喉,南通濟南北至滄州,相當于今天的249省道。
??? 十字街處于最高處,是重平侯的官邸舊址,俗稱“重王府”的地方,城市貿易也以這里為中心。據記載,歷史上重平的行政區劃有數次變更,至宋元時設有鄉治所,明初并入德平縣宜豐鄉。崇興街作為集鎮一直到民國時期,是德平縣六大古鎮之一。
??? 重平古城持續時間長久,遺址形貌保留完好,歷史記載沒有疑議,地球坐標為北緯37°33′,東經116°51′,具有重要的歷史地標意義。
??? 我們萬千情懷,在心中暢想。那門前是誰家的栓馬樁,可曾系過重平侯的坐騎?那斑駁的老墻內是否留宿過漢唐的商旅?古道旁、烽臺邊,春風吹又生的還是當年的芳草嗎?一棵古樹,一塊青磚,都收藏著一個傳說一段往事。
??? 從明代的一首《重平煙柳》詩中可以領略一下古城的風貌:“迢遞平城繞碧叢,東風一氣暖沖融。煙光黯淡連荒郭,柳色蒼茫接還空。雉堞半摧青草外,人家多住綠陰中。隔溪貰得新篘酒,乘興重來賦落紅。”詩人遠望古城,高低層次感特別強烈,從遠到近有“荒郭”即外城墻,“雉堞”即內城墻和上面做掩體用的垛口,凹凸起伏,歷歷在目。
??? 我們穿越塵封千年的時空,豁然醒悟,那“重平煙柳”的美景,不就是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造化的嗎?!
重平煙柳
??? 古籍上說,重平城地繞垂柳,望煙云如畫,故命名“重平煙柳”。柳樹喜水,生長在水源豐沛之地自然繁茂。重平城的北邊就有一條朱家河,它幾千年來偎依在這里,成為城池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河流在古代既是水源又是交通動脈,還是天然屏障。我們遙望朱家河禁不住心潮蕩漾,在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中,有多少舟楫在這里駛過,有多少代侯王隨波而去,又有多少將士為保衛城邦而血灑岸邊!
??? 朱家河上溯至唐代是馬頰河的一部分,在東漢王景治河時也曾經疏浚過。《德平縣續志》上考證說,“寧津(縣)之所以稱臨津者,原以南臨鬲津也”,“鬲津”即指朱家河的故道。相傳大禹治水時降伏了九條蛟龍,讓它們立功贖罪,在黃河下游治理了九條河流,這里是其一。重平城西北著名的黑水灣即是古河流的遺跡。“黑水神灣”也曾是“平昌八景”之一,是原德平縣最大的水域。從前灣南岸有一座氣勢輝煌的九龍祠,北岸有九龍圣母廟,古傳為九龍探母之處。縣志上說,相傳有禿尾龍潛于灣中。民間流傳的黑龍“禿尾巴老李”就出生在這里。
??? 據說有一年崇興街發大水,水怪化作一只白羊在城墻上來回奔跑,引領著洪水撞擊,眼看著要水漫古城。這時候,禿尾巴老李就變成黑山羊與它頂起架來,使用法力與水怪搏斗,抵御洪水來襲。有一位神勇的“王武俠”不分黑白,錯以為那都是妖精變化,搭箭拉弓射去,白羊射死了,卻也誤傷了黑羊的一只眼睛。洪水退后,禿尾巴老李傷心而去,闖關東住在了黑龍江。
??? 上世紀50年代,在崇興街供銷社附近曾發現通向地下的黑洞,深不可測,煞是驚人,幾天后消失成了未解之謎,有人附會說那是禿尾巴老李當年遁去的地方。因為黑水灣位于德平縣西北端,每逢西北天空風起云涌時,人們就提到一句古語:“禿尾巴老李回家上墳了。”在當地,“禿尾巴老李”成了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象征。
??? 故事里的“王武俠”并非虛言,是與崇興街相鄰的王寨村人,名字叫王宇泰,清代二等侍衛,《德平縣志》收錄有《侍衛王宇泰授階通議大夫誥命》,其墓在楊家莊北。
??? 現在,崇興街周圍仍然遍植楊柳,郁郁蔥蔥,遠遠看那樹影像粉黛描過似的。村東的一灣清水中還矗立著一段古城墻的殘跡,像一條黑龍伏在那里,透過楊柳的枝條看去,風吹水拍,它好像還在動。
??? 在古重平,人們喜歡把水與龍緊密聯系在一起,給水賦予了靈性,在《重平煙柳》古詩中也有美好的聯想:“垂垂楊柳舞腰輕,長日煙籠壓故城。翠黛偏宜殘月曉,淡痕常伴夜鐘清。三眠帶雨輕綃織,幾縷隨風媚眼明。驀地驚濤來四野,九龍歸去變松聲。”
崇興三古
??? 我們徘徊于崇興街頭,與老鄉探究古重平的陳跡。這里的古墓、古槐和古寺,被人稱為“崇興三古”,昭示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 古墓,人稱“王子墳”,在村子西北的田野中,早年間有凸起的封土。1965年犁地耕種時,發現了墓道和圓形的墓室,所用砌磚形狀不一,屬于規制的特用材料,人們推測這就是重平侯的墳墓。可惜當時只做了簡單的填埋處理,沒有進行考古發掘,留下了一個謎團。歷史悠久的重平侯國官宦無數,強宗豪族已難以查考,長眠于此的古人應該散布到很多地方。現在風清景明,蔥蘢的大地早已是青春勃發!
??? 古槐樹,位于崇興街小學后院。龍鐘的樹干早已中空,望之禁不住產生幽幽的懷古情思。樹冠原有三個大分叉,朝向東北的枝干早已斷去;西北向的枝干幾年前在暴風雨中斷裂垂地,依然頑強地與主干相連,生出枝葉;獨有朝東南的一枝傲然獨立像騰飛的巨龍指向天空,生機盎然。飽經滄桑的古槐樹,就像一位哲人,用自己的形象,向人們展示著自然界生、老、病、死的規律,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 古寺,叫“崇興寺”,從明代始為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位于十字街南路西。據考證,明朝“燕王掃北”時,從濟南往北每隔一段距離設一處兵站,安排的均為回民,作為戰略要隘的古重平也派重兵把守。后來官兵退役有人定居于此,受到朝政優待,遂又有回民遷入。從此,崇興街回漢民共居,多元文化同興于斯。
??? 上溯淵源流長的中華文明史,道觀佛寺是地方上的標志性建筑。漢唐以來,重平城堡內的寺廟中當有“重興寺”。在宋代元豐年間的《元域志》安德縣一條中,記載有“重興鄉”,這是由于“重興寺”的深遠影響,出現了“重興”被借代為地名的現象。“重興”寄予了重新振興的愿望,后用的“崇”字不僅諧音,并且具有高大、尊崇的褒義,最終“崇興”的叫法得以固定下來。
??? 當我們走近巍然屹立的崇興寺,心頭頓生一種肅穆感。它由正殿、東對廳(正門)、南北對廳等一組建筑構成,為磚木結構,古樸大方。東對廳中間有兩根大紅圓柱,盡顯雍容華貴,屋脊之上排滿了各種瑞獸,生動而典雅。北對廳為教職人員的辦公室。南講堂是講經之所。正殿坐西朝東,威武雄壯,大殿四根粗大的圓柱撐起穹廬狀的殿頂,上圓下方,取天地人合一的意象。古寺歷經磨難,民國時曾被軍隊燒光,后幾經修復,現在煥然一新。
??? 古寺是傳承文化的家園。地肥水美的崇興街融匯著多方文化精神,創造出不斷發展的生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古至今,這里培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李玉池(1914-2006)崇興街人,回族。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后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索馬里大使。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設事業和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成為古重平人新的驕傲!
??? “重平煙柳”今安在?我們踏著崇興街的熱土去采風,到一戶戶幸福人家來造訪,或楊柳陰下佇立,或粼粼碧水邊凝望,不經意間走進了嶄新的詩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