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年5月23日,三育村的大門口距離藥王廟只有幾百米的距離,醫院、學校啟用后,這里很快形成了德州的另一個廟會場所。
民國時期德州全祥棧大車店。
德縣合作社股票。
??? 德州的商會,最初成立于1916年,辦公地點在南門城上的關帝廟內,據林修竹編著的 《山東各地鄉土調查錄》記載,當時德縣商業、金融發達,每年僅花生一項運往天津、濟南就達100余萬斤,輸入的商品主要是煤油、洋線、洋布、紙煙、煤炭、糖等,入會的商號達870余家。
??? 商會的組織形式原為會長制,由正副會長、文牘、會計、事務員等組成,只要是入會的商號,都是會員。 1930年后,改為委員長制。日偽時期,商會有委員27人,都是各行業中較大商號的經理。27人中,推選出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2人,常務理事4人,主持日常工作,任期兩年。商會職員、勤雜人員的工資、辦公經費由本縣各商號分攤。按照商號大小,核定應攤數額,由商會雜役按月到各商號收取。從設立到解放,德州商會共出現過9位會長,分別是:曲廷相、馬四官、楊善舫、鄒鳳朝、李俊忱、孫敬齋、曲紫霄、邵翼卿、王綬卿。
??? 商會是各商號聯合組織的一個群眾團體,成立之初,主要是為了促進工商業發展,維護經營業戶的合法利益,但在日偽時期,推行經濟統治政策,對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如吃的、穿的、用的,甚至學生的文具和小孩的玩具,無一不進行嚴格的控制。按著規定,凡是經濟統治品、配給品一律不準販運、買賣和制作,違者便加上 “經濟犯”的罪名,輕者沒收、罰款,重者受刑、坐牢。舊德縣的商會,除處理商店之間的業務糾紛外,主要任務是聽命并服務于政府。當時商號應繳納的捐稅按年付給德縣公安局辦公經費3200元,此款項由商會按月斂齊后交縣政府第三科。
??? 1927年軍閥混戰期間,德縣墊辦軍費60余萬元,商民借款7萬余元。 1930年方振武、石友三部隊駐德,德縣地方墊辦給養30余萬元。這些苛捐雜稅也都是通過商會向城內各商號征收的。
??? 由于軍費負擔過重,一時難以籌集現金,同時為了防止貨幣外流,商會曾于1927年印發過只在德縣城內各商號之間流通的 “白票”。商號收到“白票”后,可到商會兌換現金。后因 “白票”印發過多,無力斂齊現金兌換,致使不少商家受到損失,當時的商會會長李俊忱還因此受逼迫,患上了精神病。
??? 1937年后,商會逐漸變成敵偽掠奪群眾利益的幫兇、憲兵特務敲詐勒索商號的爪牙。當時的德縣商會成了應酬官僚、劣紳、特務們的場所,麻將、大煙、白面隨時準備著,筳席妓女隨叫隨到。這些應酬花費,加重了各商號的負擔,又因偽幣貶值,物價飛漲,使得各商號叫苦連天。最后任偽會長的王綬卿與德縣偽一區區長趙繼民不僅長期在錦蘭齋糕點鋪內白吃白喝白拿,還充當了翻譯、特務與商號之間的調停者。日本人投降后,他又與國民黨駐軍司令王繼祥及縣長崔德廣勾結在一起,魚肉商號。 1946年6月,隨著德縣的解放,舊商會徹底垮臺,王綬卿被人民政府鎮壓。
□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德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