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八十年代的德州湖濱路。
2000年勝利橋定向爆破。
1966年5月,汽運公司接到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 90年代初的交警,位置在目前解放路與東方紅路交匯口,背后的樓為益民商場(現在的德城區供銷社辦公樓)。??? 自古以來,德州交通發達。
??? 秦漢時期,就有橫穿全區的馳道。那時候的馳道從平原縣直通到河北,秦始皇東巡就是走的這條路。 《賈山至言》記載: “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到了隋唐宋時代,為了溝通對高麗、日本的聯系,重新下大力氣修建了驛道。
??? 元明清定都北京后,德州更是成為 “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元驛站曾規定:每晝夜行程100-150公里,急遞200-250公里。如此速度,道路質量不高是不行的。明清兩朝,德州的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帝王泰山封禪、拜謁孔廟、官商往來、使節往返,都路過德州。明朝穿過城市的官道有兩條:一條是由河北留智廟入境經德州、平原、禹城、齊河、濟南線;一條是德州、恩城、高唐線,當時,江蘇、江西、福建、兩廣往返京師都走這條路。清朝路經德州的官道也有兩條,一是廣東官道 (京廣線,北京至廣州),又稱使節官道,當時外國使節多走這條路;二是福州官道 (京福線,北京至福州),德州至濟南的路則改為經過陵縣了,乾隆南巡拜謁孔廟,登泰山均走這條新路。那時候,建有恩泉行宮 (德州行宮,現在德州華聯商廈位置),在齊河修有晏子祠行宮。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內局勢趨緩,孫中山在 《建國大綱》中將道路建設放在首位。 1918年,北洋政府頒布了 《長途汽車公司條例》,第二年又頒布《修治道路條例》,促進了道路交通事業的發展。 1919年,德臨公路 (德州至臨清)采取以工代賑的形式開通,道寬一丈八尺。 1930年,延伸至館陶縣。 1920年商人段接平牽頭集資10萬元,成立了 “德南長途汽車公司”,同時修建了德州至河北南宮的公路,全長125公里,土筑路面,寬4-6米。這是德州汽運的開始。
??? 1922年,民辦 “德臨長途汽車公司”成立,有汽車4輛,經營德縣、夏津、王樓、臨清線路,主要為客運。 1926年,德州實行官辦運輸,對原有官道進行平填整修,路基寬度普遍達到6米。 1929年, “德臨汽車管理局成立”,下屬 “利荷汽車路局”,該路局接收了原民辦 “德臨長途汽車公司”的全部業務,后來由于軍閥混戰,車輛經常被搶,所以運輸時斷時續,經營極不正常。
??? 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德州,為掠奪資源,于1938年成立 “德縣自動車營業所”,當時有職工 69人,其中日本人就有47人,配備汽車45輛,強征民夫修橋筑路,先后開通了德臨(臨清)、德高 (高唐)、德故 (故城)、德夏 (夏津)等10條運行線路,總里程578公里,日客運量 800人,貨運量6噸。從此,德縣通往各地的公路被日本人控制。魯西北為產棉大區,利用這些公路,侵略者深入到產棉區掠奪收購,汽運集中到德州火車站,統一運往天津,轉運回日本。據統計, 1943年僅天津一地,運往東北及日本的棉花就達300萬擔之多,其他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 1946年6月11日,德縣城解放,德州的公路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切斷了國民黨的南北交通運輸線。黨和人民政府對公路橋梁進行了整修,極大促進了部隊、糧食、彈藥的調運,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 早年間過運河,除了乘船外,德州還有一座浮橋供行走。這座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雍正年間運河西移,浮橋也跟著遷移,再到后來年久失修,逐漸被石橋所代替,至今附近還有橋口街。1952年,在當年浮橋的位置徐家渡口處,建木排架公路橋——勝利橋,長60米,寬7米,連接起了德州東西,可承受5噸汽車通過。 1973年,勝利橋改建為雙曲拱橋混凝土橋,凈跨度65米。1980年,為適應交通量增長,在原橋南北兩側各加寬3m (每側加一拱波),橋梁總寬15m。 1991年夏,對伸縮縫處立柱采用增大斷面并用槽鋼進行加固。 2000年,對原有橋梁進行了爆破,如今為新修建的勝利橋。
□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德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