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明恩溥拍照記錄下在武城龐莊莊門前勞作的人們。
1892年,一位傳教士坐馬車進入龐莊。
1907年,龐莊教會外貌。
??? 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明恩溥在武城龐莊生活了25年之久。期間,他創作了《中國人的特性》《中國的農村生活》兩書,講述了——
??? 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國康涅狄格州,是位牧師的兒子。 1872年明恩溥來華,在天津做傳教士,不久到山東傳教。 1880年后,他久居運河邊的一個村莊——武城龐莊,從事布道、醫藥、慈善、教育等工作,達25年之久。
??? 在龐莊,明恩溥建設了頗具規模的教堂,據《德縣公理會五十年史略》記載:“一八八六年鳩工庀材,建造圣堂,華信徒或捐金錢,或捐工料,各謁綿薄,樂意愉將,巍峨宏狀能容數百人之圣堂聳出僻村,此即體信之結晶也,代表精神者之形式教會,從此逐漸實現矣。 ”后來他在國際上非常有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作品——根據在龐莊一帶的農村生活經驗所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書籍。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也逐步了解到19世紀末德州農民的生活。
??? 明恩溥最早發表的是《中國的格言與諺語》一書,節選登載在上海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當時他是該報的通訊員。1892年和1899年,他先后出版了《中國人的特性》《中國的農村生活》兩本書,這兩部著作主要以運河兩岸農村為背景,以龐莊人生活瑣事為例,從外國人的角度講述剖析了當時中國的世情百態,轟動一時。尤其是《中國人的特性》一書,被譯成法、德、日等多國文字,曾長期作為來華傳教士了解中國的必讀之作。
??? 在《中國人的特性》一書中,明恩溥列舉了27條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包括:死要面子、無處不在的節儉、勤勞又刻苦、東方人的禮貌、消磨時間、模糊不清、誠實與誤解、言不由衷、柔韌有余、智而不慧、無動于衷、傲慢與偏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墨守成規、作繭自縛、頑強的生命力、忍耐和韌性、知足者常樂、孝道、善有善報、無慈無悲、口角、社會義務與連帶責任、疑心病、信口雌黃、擇善而從、矛盾現象。他善于從日常生活及身邊的人事中取證舉例,現在看來,他的觀點難免以偏概全,比如他認為中國家具既笨重又不舒服、文房四寶不便隨身攜帶等,都屬于對中國文化缺乏了解而下的武斷之語。
??? 魯迅臨終前14天還向國人鄭重推薦此書。林語堂的《中國人》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的處女作 《東風·西風》,也能明顯看出受到了明恩溥的影響。
??? 據說,關于此書,還有一個小插曲:明恩溥于1906年3月6日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退還中國部分庚子賠款用于辦學。 10天后,羅斯福致信明恩溥,覺得讀了《中國人的特性》一書,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了許多。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咨文,將庚子賠款的半數1160余萬美元,作為中國每年派送100名留學生赴美之用,直到賠款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