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平原縣王打卦公社代家口大隊的千人大食堂。
代家口千人大食堂設有老年人專席。
代家口大隊食堂的工作人員研究如何提高飯菜質量。
??? 1958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德州地區的并社工作從1958年6月開始,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全區近200個鄉改建為114個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龐大,生產資料高度集中,在分配制度上,實行最為普遍的是糧食供給制和伙食供給制。 1958年8月,伴隨著人民公社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公共食堂在農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發展起來。
??? “吃飯不要錢,老少盡開顏;勞動更積極,幸福萬萬年”一度是人們對公社大食堂的理解,為廣大群眾勾勒出了一個理想家園。公共食堂創辦之始,糧食由大隊統一供給,社員吃飯不定量。同時,每天還能吃到雞蛋和白糖,農民因此歡欣鼓舞。
??? 1960年,德州市農村總共辦起集體食堂404處,這年收獲的糧食,大部分交給集體食堂支配,社員們吃飯不拿錢,吃菜不重樣,吃飯不限量,不少村莊還設立了小食堂,流動人員發張票就可以吃飯。
??? 但不久,糧食出現全面吃緊,不少食堂出現了寅吃卯糧的現象。面對糧食吃緊、公共食堂每況愈下的窘境, 1960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 《關于城市公社問題的報告》,不僅沒有停辦公共食堂的意思,反而還強調要大辦公共食堂。
??? 在 “大躍進” “反右傾”的口號下,辦公共食堂又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發的 “十二條”中,特別強調:公共食堂必須辦好,政治到食堂,干部下伙房,是辦好食堂的關鍵。食堂要隨時接受群眾的監督,賬目按月公布。食堂必須自己種菜,自己養豬,大搞副食品的生產,逐步做到糧食由生產隊供應,油鹽柴菜從食堂自己生產和經營的副業收入中解決。
??? 1961年前后,德州出現了建國后最嚴重的春旱、夏澇和秋澇。從1960年10月中旬到1961年6月中旬,連續230天無雨。之后連降暴雨, 7月份總降雨量467.3毫米, 10月份秋播時節,降雨量又高達117毫米。這一年,德州地區全年糧食只有11.77億斤,棉花總產41.5萬擔。每人每天平均口糧只有3.95兩,人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了,由于食不果腹,營養缺乏,誘發了普遍性的水腫病和干瘦病,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 進入1961年,各地的公共食堂難以為繼,紛紛撤退,德州地區的公共食堂也同全國各地一樣畫上了一個凄涼的句號。從1958年8月到1961年,農村公共食堂經歷了一哄而起、難以為繼,強行恢復到徹底終結的曲折過程。□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德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