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研究石碑上的文字。
???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胡兵 孫向林 攝影報道)“快看,這是什么?”5月27日,禹城一村莊的村民在修建文化廣場挖地基時,意外地挖出了一些石碑和烏龜樣的石頭。經專家鑒定,這是一所道觀的赑屃(bì xì俗稱龜馱碑),為明朝萬歷二年重修時立下的。
??? 27日15時許,記者來到挖出赑屃的村莊。在一條河的旁邊,挖掘機正在施工,這里要建村里的文化廣場。村支書高洪江指揮村民小心翼翼地將多塊石碑挖出來,放在小廣場上,幾名村民利用刷子清理石碑上的泥土。
??? 村民們聞訊相聚到此,談論起有關赑屃的傳說。“赑屃,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高洪江說,石碑上刻著字,其中一段寫著“萬歷貳年十月十五日”,證明這是明代萬歷二年所建的。石碑頂部有龍紋,旁邊還有一個完整的底座。
??? 高洪江介紹說,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個道觀名叫王霄觀(音),村里老人的記憶中,這里是一片土堆。后來,村民種地時發現石碑礙事,挖河時就用土把石碑埋起來了。現在修建文化廣場,又重新把石碑挖了出來。原來這里還有很多這樣的石碑,村民并沒有太在意,現在就剩下底座和殘破的石碑了。
??? 現場鑒定的專家介紹說,這個赑屃是重修碑亭記的一部分,原貌難以考證,從資料來看,這個道觀早已記錄在案。石碑上記錄的是重修道觀的事情,下面是捐款的人名。這個石碑的價值現在還暫時難以估量,因為這種石碑在禹城有很多。“這些赑屃、石碑、底座、龍頭,都是明代道觀遺存,對研究當地風土人情和宗教活動有一定意義。現在挖出來的石碑方方正正的,長約1.5米、寬約1米、高約0.6米。石碑上刻有龍紋,形象生動。”高洪江說,專家推測道觀建于元代,最后一次修繕在明代。赑屃和石碑是該道觀功德碑的一部分。
??? 據專家介紹,挖出赑屃和石碑,證明該村在周邊十幾個村子中是經濟和文化的集中地。挖出來三個赑屃底座,可以證明道觀原址規模較大。目前,挖掘工作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