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法院延伸司法服務職能,創新矛盾化解方式方法——
網格微法庭走出訴源治理新路子
□本報記者董建新本報通訊員李青闞東廣
“感謝調解員,讓我算明白感情法律‘兩筆賬’,是我不對,我給羅大姐道歉!”11月27日,武城縣法院網格微法庭成功調處武城縣老城鎮一起鄰里糾紛。被告小戚當場給付賠償款1.5萬元。
當事雙方是鄰居,因一點瑣事發生肢體沖突。接案后,網格微法庭網格員陳召秋動之以情,主打“感情牌”;老城法庭庭長祖振則闡明人身損害相關法規,指導小戚算好“法律賬”。最終,僅用兩天時間,雙方握手言和。
在老城鎮東屯村黨支部書記孫太忠看來,網格微法庭給群眾帶來了很多新變化:法律求助渠道更便捷、法律問題處理速度更快、群眾對政府的工作也更滿意了。
小小的網格微法庭,贏得了群眾的大民心。
網格微法庭化解身邊事
在武城縣魯權屯鎮國莊村擔任多年警務助理的王希合如今有了一個新職務——微法庭網格員,主要負責調解社區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
“以前打官司,老百姓得往縣城跑好幾趟,費時費力,忙半天也弄不清流程。現在大家給我打個電話,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疑問?!蓖跸:险f。
武城縣法院在國莊社區設有兩名微法庭網格員。村民間發生矛盾糾紛,可以在網格員處備案、調解,必要時還可由網格微法庭組織開庭。
像王希合一樣的微法庭網格員分布在武城縣各個村鎮社區。武城縣法院建立鎮級、村級網格微法庭,織密“服務網”,實現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全覆蓋。印發《網格微法庭工作實施方案》,并出臺16項配套細則,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今年3月14日,在魯權屯鎮網格微法庭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武城縣法院駐魯權屯鎮國莊村網格微法庭、駐山東省暖通空調產業協會的行業專業網格微法庭正式掛牌,標志著網格微法庭由試點階段步入運行正軌。目前,武城縣共成立鎮(街道)級網格微法庭9個、專業網格微法庭4個、村(社區)網格微法庭37個。
為提升工作效能,武城縣法院整合人力資源,擴充調解隊伍,將立案庭、網格微法庭、庭務主任、網格員有效結合,選拔優秀法官助理擔任網格微法庭負責人,根據鎮(街道)推薦,確定庭務主任,遴選網格長和網格員,并將網格長、網格員納入人民調解組織。
多項業務“一庭辦理”
近年來,武城縣開展新農村建設,許多村民搬到嶄新的社區樓房居住。但李家戶鎮某村新農村建設進程緩慢,甚至一度出現停滯。多名業主向開發商維權,要求盡快交房入住。但開發商也有苦難言。原來,該社區有200余戶村民拖欠房款,導致企業運轉困難。
社區網格員獲知該矛盾線索后,及時上報網格微法庭。網格微法庭負責人經分析硏判,認為如果持續拖欠房款,最終損害的還是村民利益,遂決定盡快組織調解。一方面,由熟悉村內情況的網格員召集、說服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參與調解;另一方面,網格微法庭負責人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及開發商,進行聯席商討。最終,該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網格微法庭除了負責網格內調解工作,還承擔立案及訴中服務、協助巡回審判、參與基層信訪化解、提供法律專業指導等多項工作,實現信訪指導、矛盾調解、訴訟服務、基層治理“一庭辦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完成立案、申請司法確認、網上開庭等流程。
為解決“門難抵人難尋”問題,“網格化送達”應運而生。針對未能確認當事人各方送達地址、無法確認郵寄地址且無法電子送達的情況,實施網格限時送達,由網格員實地找人、聯系近親屬,根據實際情況,適用留置送達、公告送達等方式,有效縮短送達時間與訴訟審限。
此外,網格微法庭還立足轄區實際,開展“網格+執行”工作模式,為法院的執行工作安上了“千里眼”,在查人找物、執行調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完善考評法庭建設重實效
近日,武城縣法院開展網格微法庭業務培訓活動,法官向網格員詳細介紹工作規程及報酬管理辦法,并為部分新晉網格員頒發聘書。
在網格員選任上,武城縣法院“動了心思”。網格微法庭的兩名網格員多為“老少配”,即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年長調解員與一名對智能技術平臺操作熟練的年輕人組成,發揮各自所長,在工作中互幫互促,發揮團隊最大作用。
除了人員選任,武城縣法院還推出落實保障、強化監督、完善考評、爭先樹優等多項舉措,既為后續發展鋪基石,又為網格員工作保實效。通過細化薪酬標準,武城縣法院按照網格員工作成果計酬,實行“以案計薪、實干創收”模式。
為更好衡量網格員工作實效,網格微法庭以量化考核為基礎,監督網格員日常工作。通過分調裁系統實現統一分配、量化處理,并根據各類工作事項,按比重計算考核分數,有效反映工作實績。
武城縣法院家事審判特色工作室先后在“康晶工作室”、婚姻家事指導中心開展調解課堂,指導網格微法庭開展工作,因地制宜培育優秀網格員。針對專業網格微法庭,致力于廣納專業人才,出臺專門的評優獎勵辦法,并廣泛開展社會宣傳,鼓勵網格員創先爭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