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志愿紅 溫暖一座城——防控疫情一線德州志愿者在行動
慶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指導市民申請健康碼
德城區運河街道開展﹃童心向黨戰疫情并肩共筑紅色防線﹄宣傳活動
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進小區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活動
共青團德城區委招募青年志愿者協助派出所開展信息摸排隨訪登記工作
□ 本報記者石秀秀本報通訊員于寧王應龍
“我母親今年82歲,患有高血壓,能接種新冠疫苗嗎?”“如果老人通過藥物把血壓控制的比較穩定,是可以接種的。”
8月17日上午,在德城區新華街道新華臨時接種點,大學生志愿者張如意正在接聽咨詢電話,她仔細聆聽、耐心解答,答不上的問題記在本子上,咨詢相關人員后再回復。
一旁的大學生志愿者王姿璇和宋顯博,正統計著街道各個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的接種人數。“針對全區疫情排查隨訪和疫苗接種工作量大、人手短缺的問題,我們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充實到各個崗位,發揮志愿紅作用。”共青團德城區委工作人員胥志浩說。
近期,我國多省市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全力做好我市防疫工作,市文明辦發布《為防疫防汛貢獻志愿服務力量》倡議書,全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扎根疫苗接種點、社區、村居等地,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用實際行動筑起了一道凝聚著同心合力抗擊疫情的志愿防線。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有能力有能力、、有責任有責任,,更有擔當更有擔當””
今年19歲的張如意,是濰坊理工學院大一學生。暑假期間,看到自家所在的三七社區工作人員天天走街串巷宣傳動員居民接種疫苗,便通過“青鳥計劃”平臺報名,參加了新華街道疫情防控方面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21日,張如意接到通知,被分派到新華社區臨時接種點,負責信息登記、統計、接聽熱線等。那時候接種點少,居民都涌到這個點打針,她最多一天登記了將近1000條信息,眼睛花、手腕酸。“因前段時間第二劑次疫苗短缺,每次只能到貨幾百針,很快便接種完了。有居民打電話咨詢,一聽說不能打就著急,我的解釋他們也聽不進去。”張如意有些委屈。
接連4天,每天從早上8點干到晚上9點,中午也很難有休息的時間,只能吃盒飯,從沒有干過如此高強度工作的張如意很累,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看著身邊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勤勤懇懇,毫無抱怨,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她敬佩又自責。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張如意時刻留意最新的疫苗接種知識,向工作人員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再與居民交流時,她耐心細致、應答得當,收獲了很多“謝謝”。由于要設立新的臨時接種點和流動接種車,張如意被派去做后勤工作,打掃衛生、搬運桌椅、送飯送水都搶著干,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稱贊。她還擔當“宣傳員”,動員家里符合年紀的妹妹及表弟妹完成了第一針疫苗的接種。“工作越做越順手,能替大家分擔,還挺自豪的。”張如意堅定地說,“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擔當,疫情當前,為家鄉、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責任。”
和張如意一樣,慶云縣常家鎮刁家村的大學生志愿者朱曉璐,也在暑期穿上紅馬甲奔走在條條小巷中。
朱曉璐的媽媽朱秀萍是常家鎮政府工作人員,每天為疫苗接種工作忙碌,常常半夜才回家。朱曉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動請纓加入鎮志愿服務隊,白天下村入戶做好宣傳動員工作,晚上整理未接種人員名單。
風里來雨里去,僅半個月,朱曉璐的皮膚明顯變黑了,但入百余戶宣傳,引導適宜人群接種93人次的“佳績”,讓她格外驕傲。“做志愿者特別有意義,有一種使命感,如果以后還需要志愿者,我還會來!”這一瞬間,朱秀萍覺得女兒長大了。
““看到群眾有了看到群眾有了‘‘金盾金盾護體護體’’,,咱就滿足了咱就滿足了””
一沓宣傳單頁、一盒銀黃含化片、一瓶礦泉水,是最近一段時間,武城縣文化和旅游局新時代文明志愿者邴長軍的必備物品。
8月15日一早,帶著這些東西,穿上志愿者紅馬甲,邴長軍來到了廣運街道振華社區嘉泰小區,對來往市民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宣傳。“你好,我血糖高,適合打疫苗嗎?”因為血糖問題,居民王俊英對疫苗接種頗有顧慮,邴長軍抽出一張《新冠疫苗接種禁忌癥和注意事項》明白紙遞過去,并耐心講解,逐漸打消了她的疑慮。
在向10余人講解宣傳后,他停下來喝口水,吃了一顆含化片,“最近天氣熱,說話又多,嗓子干癢還疼,勉強能說出話來。”作為該小區業委會成員,邴長軍從7月下旬開始負責疫情防控宣傳志愿服務,每天至少走2萬步,前腳掌磨出了血泡,挑破了,換雙鞋忍疼繼續走。“還有很多人不了解疫苗接種政策和重要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一利民政策宣傳到位,讓更多適宜人群接種,得到保護。”邴長軍說。
歇了沒2分鐘,一位居民向邴長軍走來。“你好,我父親今年80歲了,也想打疫苗,但家里住的樓層高,我一個人背他下樓挺費勁,您能給搭把手嗎?”“走,咱一塊去。”他爽快地答應了,“您有問題找我,我一定想辦法幫您解決。”
不一會兒,邴長軍將老人從4樓攙扶下來,并開車送到了接種點,最后又將自己的電話留下,說待老人打第二針時,還可以找他。看到他滿頭汗,那位居民不停表示感謝,邴長軍說,“只要大家都有了‘金盾護體’,我這點累不叫事兒。”
和邴長軍一樣,在武城縣活躍著1萬多名新時代文明志愿者,他們下沉到社區、居委會、疫苗接種點開展志愿服務。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謝昌虎介紹,自7月22日以來,該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作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了“抗疫有我,志愿同行”——助力新冠疫苗接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縣39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8個文明單位的1.35萬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利用“愛武城”客戶端文明實踐平臺,發起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次,服務群眾6萬余人次。
““身為共產黨員身為共產黨員,,越是越是困難越要沖在前困難越要沖在前””
距離龍元世紀小區2號樓徹底解封已過去1周時間,何連海的生活恢復了往昔的平靜,作為2號樓業主微信群群主,他當起了防疫宣傳志愿者,時常在群里發布一些疫情防控小常識。
今年58歲的何連海,是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是一名軍屬,在8月7日下午接到單元樓要整棟封控的通知時,他正在市中心醫院準備送一位出院的親屬去外地。疫情就是命令,他擔心全樓128戶居民沒人組織會亂了套,委托別人去送親屬后,他自己立即回到了小區。
何連海回來時,公安、社區、物業、防疫人員已經全部到位,并拉起了警戒線。他立刻上前表明身份,“我是黨員,也是業主群群主,有什么需要做的盡管說,我會盡一切努力協助做好與眾業主的溝通工作。”
此時,何連海的手機鈴聲此起彼伏,不少人打電話咨詢情況。他馬上在微信群中發布了事情原委,讓大家消除疑慮。封控當天就要進行全員核酸檢測,他又在群里通知,從最高的32層逐層下樓。沒想到,住戶“呼啦”一下涌出來。天氣悶熱、心情焦躁、再看到望不到頭的長隊,有居民開始抱怨起來。何連海一邊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安撫眾人情緒,一邊思考解決辦法。
其實,何連海也有自己的“煩心事”。隔離那天,從部隊服役的兒子正在回家探親的路上,得知有家回不得,在失落和無奈之余,也想回家給父親搭把手。一年就這么一次,何連海也盼著能和兒子見一面,但“親情歸親情,咱堅決不能違反規定,我和你媽都很好,你不用掛念。”直到第二天一早,父子倆才隔著警戒線遠遠地見了一面。何連海沖著兒子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有大家同心協力對抗疫情,這點困難很快會過去。”
第2次做核酸檢測時,何連海組織大家每2層、8戶為一組,分成16組,每組選一名組長負責通知。果然,隊伍變得井然有序,檢測效率也提高了。社區人員需要逐戶登記人員信息,何連海在群里號召大家積極配合,主動上報,僅用2小時,就摸清了全員信息,并詳細記錄提供給了社區。分管該轄區的長河街道綠城社區黨總支書記韓艷萍對何連海稱贊有加,何連海笑著說:“和社區物業工作人員的付出相比,我做的還很少。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越是這種困難時候越應該沖在最前面。”
在龍元世紀小區2號樓封控期間,多名黨員志愿者積極配合、正向引導,宣傳黨和國家不惜人力、物力確保居民身體健康;宣傳醫療、社區、公安、物業等工作人員不顧蚊蟲叮咬、烈日炎炎堅守崗位等,使大家不但積極配合,還出現了為樓下工作人員送水果、開水、口罩的感人場面。
疫情防控一線,不僅有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等群體的艱苦付出,更有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的默默奉獻,他們主動服務、不計得失、不慕名利。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類志愿服務組織的數萬名志愿者,有序參與志愿服務,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支“生力軍”,繪就了一抹亮麗的志愿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