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舜,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老中醫,石家莊華光中醫腫瘤醫院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憑借四十八年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研究經驗,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三辨整合治癌理論”,總結出200多種復方方藥治療各種惡性腫瘤,拯救了無數癌癥患者,被患者稱為“治癌圣手”。
初入九月,天高云淡,剛剛下過一場雨,空氣里彌漫著清新的味道,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在東二環南路266號,華光腫瘤醫院新址,華光腫瘤醫院首席專家張士舜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張士舜已經是72歲的老人,他的辦公室內,擺放的都是從鄉下淘來的老式家具,顯得古色古香,唯有一件家具,一個電腦桌,是一件老式家具改裝的,桌上擺放著一臺液晶電腦,傳統的古老與現代的科技在這里得到完美的體現,按張士舜的說法,這也是中西結合。
雖過古稀,但張士舜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他是一個健談的人,整整一個下午,記者都在傾聽,傾聽他的歷史,傾聽他的人生。
1、走上治癌之路是歷史的一個選擇
記者:從1962年到現在,已經48年了,在這大半個人生里,你一直都在和癌癥打交道,是什么原因讓你走上了這條道路?
張士舜:1962年在河北中醫學院畢業后,我分配到了峰峰礦務局牛兒莊礦醫院。這是一個食道癌的高發區,當地人村村都有癌癥病人,這在當時是一個絕癥,當地人的說法,得了食道癌就“吃麥不吃秋,吃秋不吃麥”,意思是說得了這病,吃了春天的麥子后,就吃不到秋天的糧食,吃了秋天的糧食后,就吃不到來年春天的麥子。一些人知道自己得了食道癌后,有的上吊,有的投井,更多的則是在恐懼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記者:這應該是你作為醫生最早接觸到癌癥,看到這么多的癌癥病人,你當時做了些什么?
張士舜:我當時內心受到了極大震動,但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學生,我又沒有能力改變什么。所以,我當時就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就是迅速消化我在大學里學到的理論知識,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另一件事,就是收集一些民間的驗方,試著解決食道癌這種病癥。有一次,我聽說核桃樹枝煮雞蛋可治療食道癌,就提著斧頭上山砍來一堆核桃樹。臨床試驗后,果然有效果,當時高興的不得了。后來又收集到一個驗方,一種叫龍葵草的植物熬湯也可治癌,自己就帶著干糧,騎著自行車跑到90公里外的一個名叫“老爺山”的大藥山采集龍葵草,回來后,按照方子所述,熬成湯給病人喝,反映也不錯。后來,我不再滿足于按照采集來的驗方如法炮制、步人后塵,而是開始分析這些驗方的有效成分。從這時起,我才真正開始探索中草藥治癌的奧秘。分析了上千種中草藥,幾經試驗,將核桃枝和龍葵草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分別制成了核桃枝注射液和龍葵草注射液,并分別應用于病人,效果很不錯。之后,我又大膽地將兩個注射液合二為一,再次應用于病人,結果奇跡出現了,病人的癥狀明顯減輕,效果奇好。
2、做科學實驗險些喪命
記者:有一個問題,你當時僅僅是一名普通的醫生,有時間和條件做這些事情嗎?
張士舜: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開始文革了,我不參加任何一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攻克食道癌,所以時間上有的是。至于實驗條件嘛,聽說我要做實驗攻克食道癌,有很多人支持,因為他們的家人也都有食道癌病人,都希望我能研究出個道道來。這其中還出了一回事,在制作一種溶劑的時候,需要提煉汽油,這就需要把汽油加熱,提煉出純汽油。當時年輕,就直接在明火上加熱,結果爆炸了,幸虧當時我正背對著電爐子,衣服穿的又很厚,否則的話,你也許就采訪不到我了。但盡管如此,后背還是炸傷了,幸好問題不大。
記者: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我聽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你研制了一種后來使你成名的藥?
張士舜:的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出來的。我將核桃枝和龍葵草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一種注射液,這種注射液的水平非常高,當時北京日壇醫院的專家看到時,都非常驚詫。事實證明,這種注射液對食管癌的臨床療效也非常好。
記者:那當時一定有很多病人來找你看病吧。
張士舜: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大家聽說我看食道癌有一套后,都找來了,因為大家都看到了生的希望。后來在此基礎上,我又研制出了膠囊。省情報所的記者聽說后,專門過來采訪,寫了一篇“張士舜治食道癌有奇方”,進行報道。新華社記者據此轉發在新華社《內參》雜志。后來我才知道,當時國家的指導政策要抓科研,要求要迅速報道一批科研典型,我有幸成為其中的被報道的典型之一。記者:那么現在,如果還有這樣的事情,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嗎?張士舜:對于癌癥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名醫生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百分之百能治好,我可以做到的是緩解癥狀,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記者:這也很了不得了,你為什么有這樣的自信?
張士舜:憑這50多年和癌癥打交道的經歷,我對于癌癥的了解,比對我的家人了解還要深。
3、創立三辨治癌顯奇效
記者:那你和別人在治療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張士舜:中醫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的,它講究天人相應、心身統一,中醫學有其深刻的科學內容,現代科學的最新發展也逐步論證了其合理的內核。但中醫學的缺點也和精華一樣打著中國歷史的印記。究其原因,就是限于樸素的、經驗直觀的思辨和辨證的思維而缺乏構造性、數學性的思維,缺乏受控實驗和開放性的技術體系。所以,中醫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針對中醫的這些弱點,我一直在探索解決的辦法。因為我從小數理化成績就很好,別人都說我很聰明,但我自認為,我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我的優勢,在全國第一個提出了將數學模型和中醫相結合。我用了近30年的時間,研究模糊數學、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耗散結構理論、突變論、協同論、混沌理論、復雜性科學等現代宏觀科學理論。將這些應用到中醫學研究中來,從哲學的高度,以數學的抽象,把中醫學方法的精華用數理語言概括表述,從總體上給人類提供一幅反映人生命本質的藍圖。
在此基礎上,1989年我出了《中醫現代化研究》這本書,這本書輾轉到了錢學森先生那里,不久后,錢老專門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這才是中醫未來的發展方向。勉勵我要繼續努力,前進不輟。這封信我保存了很久,后來,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要建錢學森紀念館,學校方面來人找到我,把這封信要了過去,說要在紀念館里陳列,這封信在錢學森的文集里也有收錄。
記者:這有些抽象,能夠形象的說一下現代化中醫在治療上的優勢嗎?
張士舜:以癌癥為例,我提出了“三辨治癌”的方法,即辨證論治,辨病理論治,辨病位論治。它將目前各種最新抗癌元素:抗癌、升免、凋亡、基因、調控優化組合;將補腎、健胃、補氣、舒肝、軟堅、消癌腫等諸多治療方法有機綜合于整體治療中。體現了整體治療、針對性治療、個體化治療,保證了療效的最大化。簡單來說,一說起癌癥,中醫就是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扶正祛邪、補氣養血等等,但這還不夠。其實單就清熱,又細分為清肺熱、清肝熱、清胃熱、清腸熱等,不能簡單看見發熱就開個清熱解毒的方子,這是辨證。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中醫治癌基本上都是在扶正的中藥中加入些抗癌的中草藥,但因為癌癥太復雜,病理形態就有100多種,并非加入一些抗癌中藥就能解決。經過多年的實踐,現在中草藥的抗癌圖譜逐漸清晰,不同的癌癥細胞分型不同,必須加入不同的中草藥,療效就有提高,這是辨病論治。但這些還不夠,癌癥是生長在不同部位的,轉移的位置也千差萬別,單是給對應的中草藥還是不夠,還必須因為生長部位的不同,轉移部位的不同,應用不同的中草藥,這就是三辨治癌。
記者:三辨治癌的效果怎樣?
張士舜:在我這里,第一,可以延長生命,現在我的病人有的在治療后幾十年還健在,基本上就可以說是痊愈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解除癌癥的癥狀,比如癌熱,這是很多醫院都解決不了的,因為根本查不出原因,但在我這里得到了解決;比如癌痛,這是對病人最直接的折磨,我舉例說,現在嗎啡、杜冷丁在很多醫院都不夠用,但在我這里用量很少。即使有使用,也是在別的醫院治療上癮后,轉到這里不得不用,在我這里的病人,用不到這些東西,因為我用中草藥就已經把癌痛解決了。比如咳嗽,癌癥的咳嗽很復雜,腫瘤刺激咳嗽,阻塞性咳嗽,放射性肺炎咳嗽,還有腫瘤合并肺炎引起的咳嗽,這樣復雜的情況,就不能繼續傳統中醫的“一方百病”,通過分析具體情況,“一病百方”,臨床療效是非常好的。
4、中國人應避免癌癥性格
記者:有一句話:“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我們知道治療癌癥的費用是很大的,對于一些沒錢的病人,你怎么辦?
張士舜:醫者仁心,有啥別有病,有病別有癌。對于癌癥病人,我的內心充滿了同情。但我是一個民企,不是慈善企業,所以,在降低費用的前提下,該收的錢還是要收的。對于那些真正沒錢了的病人,我經常會減免一些費用,前兩天藥房主任還來找我,說我免得人太多了,我也清楚他的難處,但我覺得我需要這么做。記者:你對癌癥患者有什么話要說。張士舜:很多癌癥病人的死亡其實是被嚇死的。我要告訴癌癥患者,千萬不要被癌癥嚇到。我這里有一個抗癌俱樂部,有很多成員,都是得了癌癥后已經活了很多年的病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樂觀,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癌癥,所以,他們治好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我還要對家屬說,一定要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是病人戰勝癌癥的關鍵。
記者:最近有一則報道,癌癥已經成為中國人致死的第一病種。針對防癌,你有什么建議?
張士舜:凡是癌癥病人,大多比較內向,平時不怎么愛說話,西方有一種說法,這種人的性格叫癌癥性格,焦慮得癌,很多癌癥病人,在工作生活的壓力下,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之中,這也容易得癌,我們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壓力越來越大,這也是癌癥上升為中國人致死第一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把兩只眼睛一個嘴比成三個月牙的話,當三個月牙和諧地組成一個圓形的時候(記者注,笑臉),你就不會得癌,反之,如果三個月牙背道而馳(苦臉),得癌的幾率就會大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樂觀,要笑。記者: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你今年七十二了,怎樣看待這句話。張士舜:說的非常對,我在三十的時候,是一個一般的大夫,四十的時候是一個不錯的大夫,五十的時候是一個得心應手的大夫,六十的時候是一個左右逢源的大夫,七十后,不自夸的說,我是一個爐火純青的大夫。
記者:問一句不該問的話,如果你自己得了癌癥,你會怎樣?
張士舜:一輩子都在和癌癥斗爭,其實我每天都在防癌,所以我得癌的幾率是很小的,即使得了癌癥,我也有信心,一定能把自己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