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簡介:杜郎口中學優秀語言教師,獲得過多項榮譽稱號。杜郎口中學位于聊城市茌平縣,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學校自1998年實行課改,成為“中國創新教育雜志社重點調研基地”、“全國合作教學研究基地”。前往該校參觀、聽課的人次已達數十萬。
昨日,在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德開小學,杜郎口中學優秀語文教師孫海燕以《夸父逐日》、《兩小兒辨日》為例,向150余名老師上了一堂“三三六”教學模式示范課公開課。課后,孫海燕接受了記者專訪。
“高效課堂就是相信學生”
孫海燕告訴記者,“杜郎口”教學模式是對“老師講、學生聽”式的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發起的挑戰,旨在解決區縣尤其是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成績提不上去等現實問題。“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使學生在一節課內,不走神,積極發現問題、動腦思考問題,而老師也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只要學生一直動腦動手,這就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要使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腦子里有東西才行”。
杜郎口經驗:“以人為本,關注生命”
談起杜郎口中學高效教學的經驗,孫海燕老師對記者說了“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八個字。孫海燕老師強調,要培養學生不唯師、不唯書、不盲從的精神,教育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挑戰老師、挑戰權威,做個有思想、有個性的人。同時,她表示,要注意培養學生保持良好預習質量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習慣。
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孫海燕以自己所教授的語文為例進行了解釋,孫老師說,一篇美文就是一個蘋果,如果是老師吃了告訴學生滋味肯定沒有學生自己品嘗來的真切,所以她要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品嘗“蘋果的美味”。讓每個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帶動全體學生的學習。
杜郎口課改并非一帆風順
孫海燕也強調,并不是所有的高效教學都是短時間會見效的,要想高效課堂見效,必須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需要,不對其進行約束,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也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創建良好的校風,從大的環境保障高效課堂的開展。
杜郎口剛開始實行高效課堂的時候,效果也沒有預想的那么好,很多學生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孫海燕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帶學生回家,陪學生一起游玩,跟學生多溝通,知其所想,讓學生相信、依賴老師,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最終才使得高效課堂順利開展。
□見習記者 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