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5月22日電 世界氣象組織22日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1970年至2021年間,全球各地報告的極端天氣、氣候和水相關事件引發的災害達11778起,導致超過20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4.3萬億美元。
不過,報告也提到,在過去半個世紀里,得益于氣象預警改進和災害管理協調,氣象災害導致的傷亡人數已大幅削減。全世界報告的死亡人數90%以上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全球有記錄的災害死亡人數共22608人,相較于前十年的年均數進一步下降。
在亞洲,1970年至2021年間,由天氣、氣候和水等極端事件引發的災害有3612起,造成984263人死亡,熱帶氣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從經濟損失來看,在此期間全球因天氣、氣候和水相關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中,超過60%由發達經濟體報告,僅美國的損失就高達1.7萬億美元,占51年里全球氣象災害經濟損失的39%。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相對于其經濟規模而言,遭受了不成比例的高額經濟損失。
“不幸的是,最脆弱的社區首當其沖受到與天氣、氣候和水相關危害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在新聞公報中說,多虧有了氣象預警和災害管理,那種災難級的災害死亡率現已成為歷史。
第19屆世界氣象大會22日在日內瓦開幕。本屆大會將就加速和擴大國家層級的行動進行高級別對話,以確保2027年底前全世界人人享有氣象預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