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中國民航局官網消息,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志勇表示,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推進實施,我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基本成型。
宋志勇稱,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戰略新興產業,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必須加快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努力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宋志勇指出,貫徹落實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部署,積極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各類飛行活動為牽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開放是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前提,建設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關鍵任務之一。
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民航局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制定《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系統建設和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明確了飛行服務站建設管理基本要求。
2018年,國家空管委批準在四川進行低空空域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形成以地方政府為主導、軍地民三方共同參與的低空管理模式。民航局制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規劃建設國家、區域和飛行服務站三級服務保障體系。
2020年以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擴大至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地。民航局制定專門文件,規范飛行動態數據傳輸、低空飛行服務系統技術要求和專業人員基礎培訓,構建無人駕駛航空法規標準體系。
宋志勇表示,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推進實施,我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基本成型。截至2023年底,全國建成通用機場449個,完成國家信息管理系統、7個區域信息處理系統和32個飛行服務站建設,上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低空飛行監管、服務全覆蓋。
宋志勇稱,隨著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2023年,通航作業飛行136萬小時,近3年年均增速超過12%;無人機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據有關機構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宋志勇介紹,民航局將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扎實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更好服務我國低空經濟發展。
一是強化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頂層設計。面向未來千萬級乃至更大規模無人機和有人機融合飛行需求,制定實施國家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強化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同,進一步理順行業內部職責分工,推動形成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合力。推動優化完善與低空飛行密切相關的國防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低空飛行安全責任體系,通過建設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為各方落實安全責任提供技術保障。
二是健全完善低空飛行服務法規標準體系。按照《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低空空域劃設標準。加快推動飛行基本規則等涉及低空飛行管理法規的制修訂。加快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領域相關安全管理、技術規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法規標準研究制定,為低空飛行服務保障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三是建設低空飛行國家綜合監管服務平臺。整合面向通航運行的國家信息管理系統、區域信息處理系統和飛行服務站三級飛行服務體系,以及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建設低空飛行國家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將航路規劃、空中避障、空域管理、交通管制等低空飛行要素高效貫通,逐步實現任務執行、資源配置、安全監管等“一站式”服務與監管。
四是持續加強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基礎能力建設。引導支持地方政府完善通航機場、臨時起降點、飛行服務站等規劃建設。組織編制低空飛行航圖,建立低空三維數字化網格化地理信息系統。加大低空飛行情報、氣象等產品供給,強化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適航標準、審定模式與技術,加快提升傳統通用航空器和無人機適航審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