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原來就在這一片,這里,勝西街街頭是你家。想想住平房的時候,下大雨就提心吊膽不敢睡覺。”6月27日,在勝利社區居委會門前,69歲的居民李秀芹指著勝利街改造前后的照片,和65歲的老街坊付俊明回憶起了住平房時的苦日子。
墻面倒塌險傷家人
李秀芹告訴記者,她在勝利街居住了50多年,回憶起之前的居住環境,滿心苦澀。“原來住平房的時候,入夏前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屋頂。到了雨季下大雨我就害怕,晚上根本不敢睡覺,多年前的一件事留下陰影了。”李秀芹說。
李秀芹說的事情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夏天,當時他們還住在老坯房內,那天白天就知道有大雨,她和丈夫找來一些木板,用錘子砸進墻中以固定一面搖搖欲墜的墻。夜里大雨傾盆而下,李秀芹一家四口坐在炕上不敢睡。半夜,另一間屋白天固定的那面墻轟然倒塌,正砸在床上。“幸虧當天晚上沒讓孩子在那屋里。也就是從那次以后,我就落下個心病,直到住進樓房心才踏實了。”李秀芹說。后來,李秀芹家土坯房改成了磚瓦房,但下雨天她仍睡不踏實。“那時候住得不好,外面的路也不好走啊。”李秀芹身邊65歲的付俊明搶過話頭說。
付俊明回憶,以前胡同很窄,只能勉強進來一輛三輪車,稍大點的汽車都進不來,出門到處都是坑,周圍的大人孩子幾乎全在路上栽過跟頭。迎賓大道修路的那年,付俊明和丈夫用小推車撿來很多碎磚塊鋪在家門口的路上,以便雨天出門不踩泥路。
除了路窄、土路難走外,勝利街排水也是他們那時候的一塊心病。2003年夏季,雨水特別大,一場雨后街上的水沒過了膝蓋,很多勝利街的居民家里都進了水。李秀芹蹚著水,深一腳淺一腳去玻璃廠給丈夫送雨衣。因為水涼,回家后胃就開始疼起來,以至于后來引發胃病將胃切除了一部分。“雖然地處鬧市區,這里卻與旁邊不斷‘長高’的新樓格格不入,道路、供暖、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居民出行難、吃水難、取暖難、排水難、如廁難等問題較為突出,人居環境極差。盼拆遷成為這里800多戶村民多年的夙愿。”勝利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改造讓生活大變樣
2008年,這片區域被列入棚戶區改造。得知這個消息后,李秀芹一家人十分高興,全家第二個交鑰匙搬家。2008年12月,這個歷經百年的老舊住宅區,一間一間房屋被推倒,新樓房拔地而起。2012年,李秀芹第一批搬進新居,樓下,小學、幼兒園、便民市場、商業街一應俱全,真正人車分流,確保了業主的人身安全和活動空間。居于此,孩子的教育寸步可達,送完孩子順手就可以到便民市場買菜購物。家里來了客人,也可以到商業街的飯店里就餐,日常所需不出小區即可全部滿足。“到了雨季再也不用擔心房子漏雨、門外路難走的問題了。有時候,下雨天站在陽臺上看著外面的街道和小區的綠化,心情很激動,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李秀芹說。
棚戶改造惠及更多市民
這時候,有人喊李秀芹去跳舞,社區老年舞蹈隊的隊員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了廣場舞,這不僅是全民健身歡樂的舞蹈海洋,更是德州百姓在秀自己的幸福生活。
像李秀芹一樣,越來越多的城市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正在逐步改善。2017年,德州市共有115個項目、42799套(戶)在列。其中,第一批改造計劃,德城區有21個項目、改造1786戶;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項目,改造2116戶;運河經濟開發區1個項目,改造926戶;陵城區5個項目、改造2452戶。第二批改造計劃,德城區有8個項目、改造1324戶;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項目、改造1079戶;運河經濟開發區1個項目、改造22戶;陵城區2個項目、改造480戶。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孫向林通訊員孟昭喜王英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