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我市經信系統始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工業強市”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戰略,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突出重點,全力推進產業集群、大企業培植、技術改造、股份制改造等重點工作,奏響了工業發展的最強音,全市工業進入了發展速度最快、結構調整最優、運行質量最好、經濟效益最高的時期,實現了歷史性新突破,呈現出超常發展、跨越前進的良好勢頭。
各項重點工作
頂層設計,產業集群、基地建設快步推進
2014年,圍繞四大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和四大戰略新新興產業集群,我市制定 《德州市工業產業集群發展與布局總體規劃(2014-2020年)》,為47個產業基地分別編制了個性化培植方案,并邀請行業專家,逐一產業、逐一基地、逐一企業進行會診,明確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和培植重點。2014年年末,全市八大工業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69.89億元,增長15.5%。其中,農副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綠色化工三個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紡織服裝、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兩個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均突破700億元。 47個工業產業基地收入、利稅、利潤占八大產業的57%以上,主體地位和支撐作用凸顯。
破解制約,大企業培植明顯提速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大企業培植工作,特別是聚焦三年內有望過百億、五十億的企業,逐一調度、解決困難問題,有效推動一批企業做大做強。 2014年8月1日,工業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并開通企業服務熱線8212345,市經信委的涉企問題解決機制進一步建立,截至目前,已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486個。在各項政策推動下,截至2014年末,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30億元、50億元的工業企業已分別達到48家、21家和17家,過百億元企業達到4家,比2013年翻了一番。
轉型升級,重點技改項目紛紛上馬
技術改造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014年,市經信委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 《企業技術改造工作指南》,并確定338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這批項目全部按計劃順利開工,當年就完成投資336億元。目前,其中 148個重點項目已順利完工投產,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40億元,利稅160億元。
推動股份制改造,引入現代企業制度
股份制改造是我市工業經濟的弱項,2014年以前,全市僅有38家企業進行了股改。 2014年,市經信委印發《德州市工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工作實施意見》,編制《企業股改工作指南》,明確任務目標,并與市直部門、縣市區協調配合,全力推進企業股改。這一年,全市共完成股改企業百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達到6家,其他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增加21家,郭樹清省長對我市企業股改上市工作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
增強創新能力,平臺建設再創佳績
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是我市發展工業經濟的一項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5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已全部通過省考評,其中通裕重工、普利森集團等21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優秀。同時,2014年,我市還新增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3家,為歷年最多。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70家,市級145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的總數也已達到7家。
完善運行監測,運行分析質量提高
2014年,我市進一步完善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不僅每月對包括重點培植企業在內的135戶企業的產值、產量、價格等38項指標進行調度,每月中旬還對314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資產等44項指標進行監測調度。同時,我市完善企業資金監測,將重點轉向重點培植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資金風險情況上。在廣泛調度了解的基礎上,市經信委得以做好工業運行情況快速分析通報,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精準參考。
推進信息化進程,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高
截至2014年末,全市企業兩化融合綜合評估指數已達到53.84。在此基礎上,市經信委建立了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儲備庫,37個項目列入省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重點規劃項目,禹王實業成為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同時,省兩化融合“四個一百”工程的總數達30個,寧津縣列為省首批信息消費試點縣,皇明公司列入工信部首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全市17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電子商務企業。
綠色發展,節能降耗持續深入
近兩年,我市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管理,大力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工業鍋爐節能改造、低溫余熱余壓利用、太陽能光熱利用等四大節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現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截至目前,全市萬元GDP能耗已比“十二五”之初下降4.2%以上,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9%節能目標任務,平原縣還獲得全省循環經濟示范縣評選第一名。
□本報記者王賀本報通訊員賈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