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能耗污染下降
騰籠換鳥,老廠房煥發新活力(資料圖)
記者路龍帥本報通訊員劉銘張亭亭
位于東方紅路與蒙山路交叉口(嘉誠東郡小區南側)的映像文化產業園區,一到晚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而這里以前曾是一處破舊廠區。
蝶變的背后是我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實行“騰籠換鳥”的一系列舉措: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提升建設用地綜合利用水平,通過盤活閑置土地,提高畝均效益,引導資源向“高產田”集聚,進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城鎮更新改造、用地效益提升。
一個村
村級工業園蝶變文化產業園
映像文化產業園區的前身是東劉集工業園,于2003年建設,占地50余畝,以傳統加工制造業為主。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高能耗、低收益的工業園區漸漸顯露弊端,2016年,該園區淘汰落后動能,工業園東區車間開始處于閑置狀態,早日“變身轉型”成為大勢所趨。
“過去的車間模式存在污染等問題,既不符合城區的發展定位,也不能滿足周邊社區居民對環境和服務的需求,如何打造收益高、居民滿意的工業園區便成了我們的重點工作。”劉瑞來說。2018年,東劉集小區居民選舉劉瑞來擔任居委會主任,剛一上任,他便將目光放在了工業園區轉型升級上。
為推動東劉集工業園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劉瑞來組織居委會干部、社區黨員前往北京、泰安等地開展實地考察,學習其他優秀工業園區轉型實例、先進模式。輾轉數月,劉瑞來決定舍棄以往傳統加工制造業模式,將工業園打造成集餐飲、娛樂、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區。同時,經過村民代表議事會決定,村集體投入100萬元,對該工業園區的消防、頂棚、污水管道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初具規模后,東劉集小區便開始招商引資,最終以每年55萬元的價格租給了德州映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租金收入是原來的2倍。
如今,一走進園區,“印象德州”四個大字映入眼簾,停車場、休閑廣場平整寬闊,一排古色古香的三層小樓錯落有致。目前園區已引進1個大型超市、2家公司、4個飯店,設置停車位300余個,極大地滿足了周邊社區居民就餐、出行等服務需求。
“我們與入駐企業達成協議,企業招聘優先考慮轄區居民。”德州映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化根說,目前已招用轄區居民200余人,既解決了商戶用工問題,又解決了轄區居民的就業問題。
“閑置廠區變身綜合服務區,改變了以往傳統加工制造業環境雜亂與噪音擾民的情況,改善了人居環境和城市面貌,營造出一種和諧發展的商業氛圍,成為中心城市的輻射‘放大器’,得到廣大社區居民的認同。”劉瑞來表示,新業態的配置也給轄區居民帶來巨大的實惠與便利,進一步拉近了商業經營者和居民之間的距離,并給予了商業經營者強大的生命力。
一個廠
舊廠房上建起奧萊廣場
商業體驗館、風情街區、酒文化館……穿行于德百奧萊廣場,花箱、綠植、商亭、茶歇桌椅等,讓人心曠神怡。然而,2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停車場。
德百奧萊廣場的前身是寒思羽絨服廠,由于多種原因,該廠于2011年停產,按照市政府、德州經開區的指示精神,德百集團將原廠380多名職工進行妥善安置,并于2012年將生產廠區用于德百物流業務。
2018年底,按照省發改委關于閑置廢舊廠房可用于服務業經營的文件精神,在經開區領導及相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德百集團經反復研究論證,借鑒江蘇、浙江先進發達地區的做法,將其在原有的基礎上,裝修改建為擁有6個展館、3條特色街區的奧萊廣場。
“我們這個項目引入奧萊業態商家及品牌餐飲、巨幕影院、家庭娛樂中心,能夠實現購物、休閑、娛樂、社交等多重功能,是2020年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德百奧萊廣場總經理牛金炎說,作為德百集團傾力打造的全新商業地標,德百奧萊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構建不同于以往的消費新場景,帶給市民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奧萊廣場東側,一棟橙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奧萊廣場的一站式家庭娛樂中心,娛樂中心項目面向3至45歲人群,包含運動公園、兒童成長中心、水樂園、酷動樂園4大板塊,并引入卡丁車、汽車小鎮、保齡球、真人CS等120余個體驗項目。
家庭娛樂中心內,高科技的全新游樂設備,融合實景模擬體驗、運動健身、團隊拓展提升等多種功能。蹦床、攀巖、高空滑索、海綿池、空中籃球、魔鬼滑梯、梅花樁等多項網紅運動項目,可為顧客提供一個盡情狂歡的舞臺。
如今,日益繁榮的“夜經濟”,正在成為一個城市新的經濟活力源。德百奧萊廣場建設伊始,即被德百集團賦予“點亮城市夜生活”的使命。他們以酒文化館為中心,將美食、娛樂、演藝有效結合,圍繞老字號餐館、特色餐飲和風味小吃項目,舉辦各類美食節、小吃節、音樂節、啤酒節,做大餐飲市場的夜間消費規模。
牛金炎坦言,隨著生活習慣與消費理念的轉變,不少市民到商場購物不再僅僅是停留在買上,如何提供更具吸引力、更高附加值的消費場景,讓新型商業模式落地開花,是德百奧萊努力的方向。
一個區
騰籠換鳥助經濟提質增效
當前,我區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需要建立以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為核心的資源高效率配置制度,盤活存量資源,提高用地效益和投入產出強度。去年下半年,德州印發《關于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實施意見》。目前,我區也正在編制專項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據區自然資源分局開發利用科工作人員楊永修介紹,城鎮低效用地是指經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已確定為建設用地中的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舊的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權屬清晰、不存在爭議。在適用范圍上,將認定標準細分為產業轉型升級類、城鎮更新改造類、用地效益提升類三種類型,同時,結合德州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結果,對低效用地再開發范圍進行界定。
為調動各方參與改造開發的積極性,我區提出了政府收儲、原土地使用權人、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等多元化、多渠道參與再開發的四種路徑。規劃用途為商品住宅或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用地的,仍由政府收回后統籌組織開發建設,旨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保障城市公共空間,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楊永修介紹,項目開發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低效用地再開發等專項規劃以及產業、環保、安全、能耗等政策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產權人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合理確定低效用地再開發方向和目標,嚴格按照再開發要求和程序實施,保證再開發工作規范運作、有序推進。
在配套政策上,包括八項政策。對政府而言,通過加強規劃保障、支持妥善處理各類歷史遺留建設用地問題等方式激勵其主動作為;對企業而言,通過強化倒逼促改措施、支持加快轉型升級、鼓勵異地搬遷改造、鼓勵集中成片開發等方式倒逼退出低效用地。用地退出后,通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確定土地價款等,促進存量資源有效盤活和系統整體開發。
通過盤活低效用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提高用地水平,增強科學發展的用地保障將有效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擴大城鄉就業,刺激消費需求,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我們將以供地結構優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楊永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