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打造三大試點樣板,提檔農貿市場
小申優鮮生活購物廣場內景。 記者劉瀟攝
記者劉瀟本報通訊員蘇杰
一座城市最生動、最真實的煙火氣,體現于農貿市場,在這里,尋常生活模樣變得觸手可及。最近,不少市民發現,我區的三大農貿市場變了樣:寬敞整潔的通道、科學合理的功能區、清晰明亮的LED燈、規劃有序的停車場,還有便捷的支付系統,讓市民不禁產生逛超市的錯覺。
農貿市場的“變身”,歸功于從市到區的高度重視。去年4月29日,《德州市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下發,我區高度重視,制定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重點打造樣板點位工作方案》,按照“改造達標一批、優化完善一批、示范引領一批”的要求,由區綜合執法部牽頭,各相關部門、鎮街通力配合,以八里莊便民市場改造為引領,深化郭家庵、小申便民市場的提升改造。
隨著三大市場脫胎換骨、展露新顏,不僅讓居民的“菜籃子”越拎越舒心,也展現了城市品質和文明的提升。
硬件提升
讓農貿市場更有“顏”
1月10日,記者來到郭家庵便民市場,市場內干凈整潔、光線明亮,蔬菜、水果、生鮮、糧油等各攤位分區陳列,商品琳瑯滿目、整齊規范,經營攤販和前來買菜的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此前,郭家庵便民市場卻因布局不科學、硬件設施破舊、地下排水不暢等問題,讓商戶和附近居民又愛又嫌。“我在這賣了10多年水果,以前經營環境差,現在環境舒適了,顧客多了,我的收入也提高了百分之一二十。”談起市場提質改造,經營商戶付學升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郭家庵便民市場改造項目于去年8月施工,在基礎設施方面,主要從市場結構、安全設施、硬件設備等方面全力改善,比如,統一制作安裝棚屋外牌匾標識1500余平方米、市場地面鋪設地坪漆5000余平方米、建設充電棚、安裝門禁等。“市場于2016年12月營業,去年整體改造竣工后,既有‘顏值’又有‘氣質’,購物環境大大改善。”郭家庵便民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福明說。
實現華麗轉身的農貿市場不止這一家。同樣作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樣板工程,八里莊便民市場率先從去年6月份動工改造,歷時2個月完成。
相比之前,現在的八里莊便民市場,環境更整潔有序,舊貌換新顏的老市場,煥發出了新活力。“過去,電動車、自行車隨意進出,市場秩序相對混亂,經過整治改造,基礎設施全部提檔升級,主要涉及形象、衛生、質量、安全、停車5個方面。現在,市場變得規范、有序,就連公廁都像商場里的一樣干凈。”說起這里的變化,“干凈、整潔、方便”成為附近居民使用最多的詞。
規范管理
讓農貿市場更有“料”
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不僅要在衛生環境、基礎設施等“硬件”上下功夫,更要在經營秩序、服務質量等“軟件”上花力氣。
“阿姨,您試吃的果皮,麻煩及時扔進垃圾桶。”1月16日,八里莊便民市場銷售水果的經營戶吳麗麗認真地對顧客說,“‘門前五包’是我們的標準,如果把自己的攤位弄得臟兮兮,回頭客都被嚇跑啰!”
“‘門前五包’只是管理上的一項變化,背后映射的是市場整體的‘改頭換面’。”八里莊便民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趙志強介紹,市場于2015年建成,目前有商戶67家。改造提升后,推行特色的“點長制”,即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任總點長,班子成員任點長。依托此制度,綜合執法部、城管、社區多方聯動,形成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長效管理機制,解決了環境衛生、車輛停放、店外經營等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
1月17日9時許,走進小申優鮮生活購物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深棕色木板搭建而成的攤位。“與在超市購物類似,這里有手推車和購物籃,商品價格一看便知。”家住新城市花園小區的陳蘭在購物廣場,細心挑選了幾塊豆腐、兩把青菜、一塊瘦肉后,來到收銀臺進行網絡支付。
離開收銀臺,沿著寬敞的人行通道向里走去,一輛輛購物車流暢有序穿行;市場地面鋪設了灰色防滑地磚,顯得格外高級典雅。糧油蔬果貨品豐富,商品標識煥然一新;不同物品分區合理、管理規范,價格信息一目了然。“為了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改造方案從紙面落到實地,經歷了數次反復論證。市場改造后,我們聘請管理專家入駐,實行現代化和標準化管理,保證每件商品的品質。”小申優鮮生活購物廣場經營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提升只為一個目標,讓老百姓買菜像在超市購物一樣舒心,并體會到格調、品質。
長效機制
讓農貿市場更有“品”
農貿市場不僅事關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還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衛生”“守法誠信經營、共創文明城市”……行走在我區的三大農貿市場里,各種溫馨提示、文明標語隨處可見,一幅幅充滿正能量的公益廣告、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宣傳語,讓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動。這些文明標語正潛移默化引導著商戶和顧客的文明行為。
農貿市場的日常管理問題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課題,去年,我區通過實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打造出了三大試點樣板,不僅讓農貿市場整體面貌發生了蛻變,也讓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升。
“改造提升后的農貿市場,我們著重在長效管理上下功夫。”區綜合執法部副部長嚴善勇說。如何形成長效機制?嚴善勇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要避免“剃頭挑子一頭熱”。
為形成一種長效管理機制,在改造提升過程中和完成后,區綜合執法部嚴格按相關標準,不斷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和頻次。對于督導中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至受檢市場,及時糾正;對反復出現的問題,堅決限期整改,并開展“回頭看”。
此外,發現問題后,還建立健全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負面清單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懲戒機制,確保臺賬問題逐項“清零”,不斷鞏固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成果。“整個過程,我們讓經營戶、市場管理人員、第三方、政府部門共同參與,最終形成共治共贏、長效管理的局面。”嚴善勇說。
“前期,我們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納入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明確了幾十項升級改造標準,制定出了上百個小項的規章管理制度,打造出了三大升級改造樣板。”嚴善勇介紹,未來,區綜合執法部將繼續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加大對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力度,不斷推動它們向規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發展,從而建設出更多高品質的農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