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洪濤 通訊員 豆娜娜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臨齊街道組織40余名大棚種植戶赴唐山學習反季節大棚水果種植先進經驗。在當地南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鮮桃種植基地,大家對锃紅鮮嫩的壽桃贊嘆不已,認真咨詢了種植技術、棚內管理及銷售等具體問題。“這次參觀真是大開眼界,看看人家的大棚基地,規模大是一方面,種植技術也先進,整體效益還高,相比之下,咱真是落后太多了。”種了26年蔬菜的老菜農劉長鐘說。
臨齊街道是傳統蔬菜種植基地,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其中日光溫室大棚8520個,小拱棚面積5000畝,現有5個蔬菜大棚示范園區和30個蔬菜種植重點村,4094戶農民種植大棚,僅蔬菜大棚種植一項,年產值3.5億元。先后獲得了“國家萬畝日光溫室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國家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有機西葫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陵縣西葫”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識產品,蔬菜產業已成為該街道一張響當當的名片。但近幾年,隨著全國各地大棚蔬菜產業的迅猛發展,蔬菜市場供大于求的行情越來越明顯,加之臨齊街道大棚蔬菜種植規模小、產量低、供應時間短,市場競爭力日漸衰弱,導致本地蔬菜銷售價格波動較大,菜農收入極不穩定,全街道蔬菜產業發展處于停步狀態。“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想要尋求突破必須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臨齊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志超說。該街道成立了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每年都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取經、認清差距,同時出臺各項優惠政策鼓勵種植大戶試點先行,從“心動”落實到“行動”。王二馬村的許連寶就第一個嘗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 2012年他瞄準了大棚水果種植產業,最初試種了一個大棚葡萄,搞起了時下流行的生態采摘,產出的8000多斤葡萄收入近6.5萬元,是種蔬菜的2倍。2017年,通過街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對接,他又帶領5戶村民將12個蔬菜棚全部改種成鮮桃,目前桃棚內的毛桃、油桃、蟠桃長勢喜人,已經陸續上市,并且已提前實現訂單銷售,平均每斤售價15元左右,效益相當可觀。“這次外出參觀學習對我觸動很深,南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全國唯一一家掌握鮮桃春節上市技術的合作社,比我種的桃能早上市2個多月,最高售價達58元一斤,其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是我接下來亟需學習并掌握的。 ”許連寶感慨地說。
目前,該街道已有王二馬村溫室桃棚基地、后王村桃園基地及“美麗鄉村”扶貧產業園3處水果種植基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初顯成效。“目前一個同規模的大棚,種植桃的效益是種植西葫蘆的3倍,與蔬菜相比,水果種植用工少、產值高,市場行情好,回去后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反季節水果種植產業,推動大棚種植產業的轉型升級。”該街道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組組長孫玉霞說。
下一步,臨齊街道將在鞏固現有蔬菜產業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業園區規模。通過政府加大引導,鼓勵菜農在菜果種植轉換上敢于跨步領先。同時,發揮好合作社一條龍服務作用,帶領種植戶抱團發展,打造產業優勢,提升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