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瑤
去年以來,臨齊街道以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契機,同扶貧相結合、以增加收入為根本,緊緊圍繞“兩點一線加三片”夯實工作基礎,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經濟主體作用,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形成科學運行模式,逐步深入推進農業,促使農民增收。
轉變模式增加農業附加值
臨齊街道轉變蔬菜大棚產業園區過去單一的種植模式,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合理安排葡萄和甜瓜種植,充分發揮作物生長互助效應,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業效益。目前,該街道積極打造王二馬蔬菜產業園多種經營模式,由原先的普通蔬菜產業園區改為水果、蔬菜兼做園區,由原先必須到蔬菜批發市場售賣,變為農業觀光采摘園區,通過園區的轉型升級,增加了農業附加值,使農民增收。
該街道東方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者許連寶,赴多地考察取經,引進了幾個新品種的桃,改種了12個大棚的桃子,預計年后將陸續上市。許連寶告訴記者:“雖然前期投資比較大,但后期收益也是可觀的。我這種了好幾個品種,好的預計能買上二十多塊錢一斤。桃的銷路不用愁,種之前就有客戶已經定下了,這樣算下來,比原來收益翻了幾倍。 ”
錯峰種植減負擔增收益
“我種了四個棚的西葫,每畝能收3萬來斤,每個棚種植的時間隔了幾天,收的時候每個棚也就能隔幾天。所以種和收的時候都不用著急,時間和人手都夠用,也可以保證西葫能一直上市?!苯?,在五李社區的西葫種植大棚里,種植戶李桂業邊采摘西葫邊說。近年來,李桂業探索錯峰種植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利用時間和人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集中上市帶來的供過于求、價格下降的危害。
據了解,近年來臨齊街道大力推進大棚蔬菜產業發展進程,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并通過全市農產品博覽會等平臺,打響了“陵縣西葫”這一品牌。該街道明確以陵城西葫生產基地為工作重點,集中優勢力量擴大西葫種植面積,加強對生產基地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扶持和推廣,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升西葫品質和產量,真正使農戶增收。
土地流轉助力精準扶貧
近幾年,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要脫貧得想出些辦法來。臨齊街道的思路是利用土地流轉助力脫貧,把土地集中起來承包給社區的蔬菜種植能手負責經營種植。土地集中種植,統一管理,促使農業增效。不僅使承包出土地的農戶每畝每年可得一定的土地租金收入,還能利用外出打工增收。既解決了土地問題,又拓寬了增收渠道,有效幫助農戶擺脫貧困道路。
同時,大規模的統一種植,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激活了該街道的經濟活力,改變了當前土地撂荒現象,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力,既促進廣大貧困戶增收又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