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青松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這麥粒籽粒飽滿、顏色油亮、沒有雜質,肯定又是個豐收年,種田就得聽專家的。 ” 6月14日,徽王莊鎮大官辛村村民周文學的50畝小麥開始收割。望著小麥聯合收割機“吐出”的金黃麥粒,周文學高興不已。
今年50歲的周文學是個種田老把式,因為管理精細,每年的莊稼產量都在村里數一數二,但真正讓他服氣的,還是鎮上引進的新型種植技術及新品種。通過科學種田,他家的小麥產量和成色都有了明顯提升。
去年初,徽王莊鎮政府與省農科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省農科院王法宏博士團隊在大官辛村建立小麥高產示范基地,利用起壟栽培技術種植優質高筋小麥品種“濟麥44”3000畝,王法宏定期帶科研團隊前來進行技術指導。與普通小麥相比,該品種的小麥具有產量高、抗倒伏等特點,且因為起壟栽培技術的應用,每季每畝可為群眾增收300元以上。這讓當初還持有懷疑態度的周文學心服口服。
徽王莊鎮耕地面積達9萬余畝,土地肥沃、水力資源豐富,但群眾仍采用分散種植模式,且以種植小麥、玉米等普通農業作物為主。如何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切實讓農民富起來成為該鎮主要負責人考慮最多的問題之一。“科技創新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引擎。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進力度,切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高端人才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徽王莊鎮黨委書記宋占國說。
為提升農業生產條件,該鎮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有關扶持“三農”發展的政策,并與相關部門積極對接,爭取更多項目落地。借助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項目,全鎮新上路橋及地下管道灌溉項目,4萬余畝農田實現地頭引水;與區農開辦對接,開工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修建灌溉機井182眼,截止閘1座,揚水站4座,橋涵板橋19座,進一步方便群眾灌溉。今年初,該鎮與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對接,引進資金3000余萬元,對部分田間農業生產路進行硬化。
配套設施的完善不僅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也為土地集中經營創造了條件。經徽王莊鎮黨委政府的持續推動,目前該鎮已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各類型家庭農場10余家,涌現出種糧大戶30余名。
大官辛村村民馬傳東流轉土地1400余畝,成立圣東家庭農場,發展小麥育種、特色瓜果種植、旅游采摘等,合作社被授予“山東省放心農場”稱號。“水利、交通等配套設施很完善,又有農業專家定期上門技術指導,我可要抓好機遇,流轉更多的土地,帶領村民致富。 ”馬傳東說。
確實如馬傳東所說,在轉變傳統一家一戶種植模式的基礎上,該鎮從省市區農業部門聘請農技專家,定期走進田間地頭,及時對農民進行技術輔導,讓他們掌握更多現代農業技術。同時,不斷加大與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力度,依托現有資源承接農業實驗項目,引進高端產業人才,加速農業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截至目前,該鎮共與2名博士、9名碩士在不同領域進行對接合作,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的植入加速農業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