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田楠楠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宋家鎮宋家管區黨建聯合體農業示范園內,鮮嫩的春菜花青翠欲滴、生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望著這喜人的場景,白家村黨支部書記張少華高興得合不攏嘴:“去年,我們試種了大田菜花、辣椒等,沒想到一年便掙了26萬元,參與的5個村村集體收入都突破了5萬元。這季預計4月底就能上市,依照當前行情看,每畝增收5000元不是問題。 ”
幾個大棚就能帶動5個村致富,這得益于黨建聯合體的建設。去年3月,我區發出關于探索建立“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的通知,要求各鄉鎮(街區)要充分結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實際,科學篩選先進村,與相鄰的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規模較小的村成立區域黨建聯合體,通過土地入社、資金入股、資源共享等形式,開展合作化經營、聯合式發展,實現資源整合和產業化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宋家鎮黨委政府決定發揮白家村土地肥沃、水利充足且有蔬菜種植傳統的優勢,成立黨建聯合體,與東屯、東孔等4個村一起發展蔬菜種植。借助良種和技術優勢,當季便獲得良好收益。嘗到甜頭后,又有7個村主動拋來“橄欖枝”,希望一起攜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提升增收能力,聯合體將種植面積發展到160畝,并建起拱棚,品種也擴大到茄子、辣椒、葡萄等瓜果蔬菜。今年銷售收入預計突破260萬元,屆時各村集體經濟均可突破10萬元。
宋家鎮共有96個行政村,村莊多、小、散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改變這一現狀,該鎮以管區為單位成立區域黨建聯合體,選取管區內思想開放、特色種植經驗豐富的2至3個村黨支部作為“領頭雁”,幫帶管區其他集體經濟薄弱村、規模較小的村共同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聯合體農業種植示范園。示范園由牽頭村莊負責技術指導、市場預測、市場營銷,其他村莊以土地、資金、人力等要素入股,通過優質資源的高效結合實現抱團發展。
經推動,去年宋家鎮打造黨建聯合體3個,涵蓋21個村莊。通過這一模式,6個薄弱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7個村集體經濟突破10萬元。今年,他們打破村莊界限,以管區為單位重點打造7個黨建聯合體,實現區域黨建聯合體96個村莊全覆蓋。“目前,我鎮7個聯合體內農業產業園均已完成土地流轉,并開展了特色高效農業種植。下一步,我鎮將加大對黨建聯合體的扶持力度,通過開展學習交流,調優種植結構,建強聯合體,壯大村集體收入,力爭到今年底,村集體收入超10萬元村莊達到80個。 ”宋家鎮黨委書記康榮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