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豐紡織公司針織車間大圓機紡機
□通訊員陳蘭蘭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日前,由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山東省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順利通過省工信廳驗收,實現全市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零的突破。
據省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劉春國介紹,中心采用“公司+聯盟”運營模式,借助這一平臺,高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解決紡織產業的各種技術難題,促進紡織產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中心擁有國際先進的烏斯特條干儀、纖維細度分析儀等高尖研發設備80臺(套),實現新技術突破20項,其中植物染健康產品生態紡織工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新型紡織產業是我區優勢產業,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產業鏈條過短、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凸顯。為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陵城區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做文章,通過聘請專家、外出學習等方式,推介產品、加強技術交流、開拓企業負責人眼光。同時,主動對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行業協會和專業招商機構,著力引進優勢企業、頭部企業,打通染整瓶頸,加快產業向末端產業的延伸。通過政府的牽線搭橋,德州恒豐紡織引進投資1.1億元的錦潤嘉植物補鏈項目,主攻植物染色新工藝、新技術,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年產植物染纖維3000噸,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目前,植物染色纖維紗線已經基本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工業化生產。
為進一步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去年7月,我區印發相關方案,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更是把紡織服裝生產放在主導位置,按照“一位區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位科級負責同志、一個工作方案”工作模式,統籌推進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等重大事項,開展有針對性的配套企業招引,強力推進產業鏈發展。
不僅如此,我區積極為企業爭取技改政策紅利,探索企業技改項目同等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全區紡織企業進行資源整合,提供統一采購、信息咨詢等服務,加快新型紡織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通過轉型升級,實現了“老樹發新芽”。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新上馬的高端智能化高性能纖維紡紗升級改造項目每分鐘可生產紗線550米,相比原有環錠紡設備每分鐘僅生產紗線20多米,不僅提升了效率,紗線的質量也顯著提升。“鏈條企業吹哨、責任部門報到。 ”區委副書記、新型紡織產業鏈鏈長張傳軍表示,為落實常態化服務機制,我區專門建立紡織產業鏈工作群,全力解決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鼓勵支持紡織行業建立行業協會,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整合產業資源、規范行業自律,提高全區紡織企業抱團打市場的能力,加速產業規模膨脹。
目前,我區12家骨干紡織企業中,擬建設新項目、購買新設備的有7家,已研發新產品或有下一步研發計劃的有8家,恒豐集團更是入選德州市“雙50”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