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鳥瞰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
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國家級種質資源庫
泰山瑞豹現代化生產車間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于斌本報通訊員楊朋朋龍曉峰
近段時間,泰山集團可謂是名聲大噪,企業發展后勁十足,在集團 董事長卞志良看來,企業的發展不僅靠自身的決策,更得益于樂陵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我市著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把聚力“兩個健康”示范市創建作為引領樂陵發展的牽引性工程、創新性載體來抓,深化改革開放新舉措,強化做大做強新支撐,破解企業發展新難題,激發創新創業新活力,再造營商環境新優勢,同時提升企業家精神新境界,發揮他們在民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推動民營經濟與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跳好“政企雙人舞”。
1激活內生動力為企業成長搭建優質平臺
民營企業要實現長足發展,需要科技創新支撐,更需要一個好的發展平臺。對于德潤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而言,這兩點目前無疑都已具備。
“作為本地大型棗制品企業,我們一直視實現紅棗產業振興為己任,目前已與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農大、農高區以及金絲小棗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4家單位合作,強強聯合、抱團發展,研制金絲小棗健康飲品系列,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公司總經理陳月起說。
德潤公司2010年建廠,產品主要是鮮棗、干棗、棗夾核桃等粗加工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有限,對金絲小棗的利用率不高,形不成發展優勢。陳月起介紹,全市上千家棗加工企業,產品幾乎雷同,時間長了,反倒是體量越大的企業越吃虧。
不轉型就意味著失敗。2015年到2019年,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到企業轉型和產品研發上,可是因為缺乏科技支撐,這條路異常艱難。“曾經也與國內一些高校院所聯系過,但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陳月起坦言,方向定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卻達不到市場要求,他們一直在尋求突破點。
市科技局了解到德潤公司的發展需求后,主動幫助協調省果樹研究所、山農大、農高區與企業達成合作,并結合企業前期在朱集鎮建立的金絲小棗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抱團發展,形成種、養、產、銷閉環發展,實現小棗深加工一二三產融合。“項目整合后,我們為其爭取獲批了省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工程立項扶持資金933萬元,專門用于科技創新和硬件建設,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市科技局副局長韓軍說,這部分資金主要投入到中試生產線、技術產品研發、原料儲備、小棗保鮮設備等,降低了自籌資金的風險,緩解企業壓力。
韓軍介紹,為企業爭取項目資金,協調科研院所與之合作,這不僅是提升了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更是釋放了一種“只要想干事,政府做后盾”的信號,民企興,地方經濟才能興。
在韓軍看來,科技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平臺。近年來,我市持續支持民營企業智能化與技改升級,一方面從爭取政策等方面助力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改造,探索創新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互聯網+先進制造”新模式,打造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另一方面推進智能制造工程,鼓勵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扎實推動企業上云,全面提高產業智慧化水平,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內在動力。
同時,我市建立重點技改項目儲備制度,抓實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產業帶動促進作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重點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全過程、清單化、節點化”管理體系,通過技術改造使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品牌優勢逐步建立,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綠色制造鞏固提升。
除以科技支撐作為平臺外,我市繼續按照“產業化、集群化、關聯化、園區化”發展思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積極培育產業生態。舉全市之力,推動資源向園區集中、政策向園區傾斜、人才向園區流動。打造泰山體育(國際)產業園、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完善提升醫藥化工產業園、調味品產業園、五金機械產業園,力爭3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工業總產值實現300億元。以重點園區為承接載體,加大精準化、專業化招商力度,著力招引一批行業內龍頭企業和補鏈強鏈項目,帶動引進一批前沿技術、高端人才和優秀團隊。實施產業鏈鏈長制,以產業鏈條為主線,打造鏈條完整、配套協作緊密、要素配置精準、規模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群。
2做優發展環境企業需要什么政府就服務什么
市金融風險防控中心主任李佃水從春節開始就特別忙碌——短短兩個多月,該中心連續舉辦政金企、政銀企等10余場對接活動,“我們聚焦全市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及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組織金融機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金融工作座談會、重點項目融資需求座談交流會、楊安鎮調味品產業論壇暨政銀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以及花園鎮‘金融賦能·共促發展’政金企對接活動等,搭建起銀企信息互通和精準服務的高效平臺,引導金融資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李佃水說。
李佃水介紹,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民營經濟人士的思路也逐漸開放,一些優質產業項目和優秀中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活力。但由于融資渠道較窄和自身體量有限等問題,一些民營企業受到了資金短缺等問題的制約,“資金不足,企業就不敢放開拳腳去干。”他說。
今年以來,該中心一方面開展大型的金融對接活動,另一方面針對中小微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普惠型”精準支持。“我們通過與各金融機構協調,今年已為各項目、企業對接發放貸款5億元,其中為響應貫徹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號召,累計為泰山集團放款4900萬元,切實為重點龍頭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保障。”李佃水如是說。
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就是要提供優質的成長環境。為此,我市各部門立足職能,從創新制度、破解難題等方面,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2021年,市工商聯、檢察院、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4部門聯合建立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協作機制,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的良好法治環境,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樂陵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企業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法律問題,且涉及多個部門,往往這些問題牽扯了企業大部分精力。”市工商聯主席李敬芳說。協作機制中,市公安局、檢察院綜合運用打擊、監督、預防、教育、保護等手段,找準依法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嚴防嚴打涉企業違法犯罪,切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民營企業家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營經濟的助手,努力搭建政企溝通平臺,引領廣大民營企業規范經營行為、嚴守法律法規,共建法治文明的營商環境。同時,創新建立涉企執法報告制度,對涉企案件實行集體議案,嚴格立案審查,準確適用法律,精準把握定性,強化風險評估,慎用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涉案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活動的影響,努力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相統一。
不僅是資金和法律上的保障,我市還積極打造“企業會客廳”,定期召開政商座談會、民企懇談會,讓企業家“C位”亮相,實現政企零距離溝通,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完善訴求反映和權益維護機制,深化企業訴求“接訴即辦”工作,并結合“進解促”工作和產業鏈“鏈長制”,建立重點項目、規上企業等7張包保清單,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全天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市紀委牽頭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清風護航”三年專項行動,抓住項目落地、政策落實、行政審批、執法監管、政商交往、企業感受六條主線,找準著力點、切入點和結合點,從企業源頭找病癥,從政府部門除病灶,精準把脈、綜合施策,推動我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此外,我市在土地、審批、稅收政策方面都針對民營企業進行了創新改革,如積極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主動在“京津冀一體通辦”上尋求突破,實現手續、數據等互通互認,讓在外老鄉和來樂客商異地辦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大力推進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等“五未”土地清理行動;結合“僵尸企業”盤活行動,集中整治低效工業園區和企業,實行低效土地再開發利用,集中解決企業用地問題,進一步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3發揮企業家作用地方發展與民營經濟齊頭并進
“與順河村結對,不但能夠為公司生產提供更好的原材料,還能為鄉村振興作貢獻,這樣的活動我們必須參加,也必須要干好!”3月8日,在市中街道舉行的“百企結百村”村企結對共建集中簽約儀式上,山東遠大永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文東說。
山東遠大永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11月落戶樂陵,是我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主要生產凍干果蔬產品、脫水蔬菜和香辛料系列產品。馬文東坦言,與市中街道順河村結對,是一次“雙贏”。
順河村包含4個自然村,地處馬頰河沿岸,村中原有300多畝的蔬菜大棚,急需訂單,正巧馬文東也一直想在本地尋找原材料生產基地,結合我市開展的“百企結百村”行動,遠大與山東民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共同幫扶順河村,“大棚內能種植蔬菜,還能種植草莓,我們準備推出草莓干系列產品,擴大產量,也進一步提升村莊特色,增加集體收入,助力鄉村振興。”馬文東說。
不僅是市中街道,朱集鎮、鄭店鎮、云紅街道、楊安鎮等鎮街也在近期啟動了“百企結百村”行動。目前,全市已有124家企業與130個村莊結成幫扶對子,村企共建結對時間為3年,將采取組織共建、人員培訓、資金支持、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實現共育產業項目、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發展資源、共促基層治理。
為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我市堅持義利并舉,積極發揮企業家的作用,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并在這個過程中為企業尋找發展點,做到地方發展與民營經濟兩手抓、兩不誤。
在引導企業發揮作用的同時,我市進一步強化企業家隊伍培訓,持續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每年定期開展企業家高端培訓活動;加強企業家與機關干部學習交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促成民營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深度合作。
“民營企業家的綜合素質,是一個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李敬芳說,為此,我市成立樂陵市社會主義學院(樂陵中華文化學院),先后組織750余名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到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西柏坡等地開展教育活動20余次,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厚植愛黨愛國愛家情懷。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成立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組織150名民營企業家赴浙大、廈大、華為、海爾等名校名企培訓,打造高素質民營經濟人士隊伍。
更加注重企業家社會地位的提升,營造尊重企業家、重視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的良好氛圍。關心關愛企業家的政治成長,積極培養和發展符合條件的優秀企業家入黨,并在確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時,推薦綜合素質優秀的企業家參加選舉,引導他們正確履行參政議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