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出新活力管出好效益
徐金芬(左)向工人講述棗林管理技術 記者于春芝攝
核心閱讀
樂陵堅持棗業振興、保護先行,切實保護好棗樹種質資源、老棗樹資源、核心區棗樹資源、現有棗樹資源,并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探索創新棗林經營新模式。
記者于春芝本報通訊員龍曉峰
創新管理機制
棗農增收有保障
“現在正是棗林管護的關鍵時期,大家抓緊時機剪枝、旋耕。”4月1日,在朱集鎮前周村村東的棗林里,周之軍一邊查看今年新栽種的棗樹苗,一邊和工作人員說著近期的工作重點。
周之軍是前周村黨支部書記,2018年成立同創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別看他現在忙得熱火朝天,就在去年收棗時也曾一度懷疑過自己當初創辦合作社的做法是否正確。“忙了多半年,除了人工費和每畝地200元的流轉費,一年下來幾乎不掙錢!”周之軍說。
周之軍是眾多棗農的代表之一。近年來,受市場需求、氣候變化、種植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影響,棗農收益減少,生產積極性受挫,影響了紅棗產業的發展。
今年,周之軍對棗樹管理有了信心,正是來自樂陵市出臺的好政策——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合作社土地全部流轉到國企樂陵市土地開發整理有限公司,每流轉一畝土地和棗林,棗農拿到的錢比以往入社還要高。
這不僅讓周之軍對種棗有了底氣,就連原來村里僅有的6戶未入社的棗農也將土地和棗樹流轉到了國企。
“除了流轉土地有保底錢,咱們還能拿到分紅。空閑出的時間可以打零工,這可比自己管理棗樹強多了。”棗農韓書華說。
目前,朱集鎮核心區已有萬畝棗林流轉到國企。
市林業局黨組成員、二級主任科員王連森表示,實現鄉村振興,樂陵圍繞當地特色,做活“棗”字文章,創新棗林經營模式,將土地流轉到國企,充分發揮政府在小棗資源保護、規劃、政策等方面的統籌協調作用,抓好棗樹資源管理,強力推進小棗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多元化發展,以此推動紅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劃分四大片區
精細管理保小棗品質
萬畝棗林流轉到國企,小棗品質如何保證?
周之軍介紹,棗林實行網格化管理,萬畝棗林分成四大片區,每個片區按照100畝棗林規模劃分小網格,每個片區都由管護經驗豐富的人員具體負責,根據棗樹需要按時開展棗瘋病清除、修剪、噴藥、施肥、澆水、除草、環剝、晾曬等管護環節的工作。
作為第一片區4300畝棗林的負責人,周之軍說起管理成竹在胸:“我們掌握棗樹栽植和修剪的新技術。打掐下多余的棗條,防止棗樹長得過高,這樣棗樹間隙大,陽光能照進來,結下的棗又多又甜。”
管理人才有了,還有現代化設備。除了前期的修剪、環剝等環節需要人工,周之軍表示,后期可以利用無人機等設備,開展施肥、噴藥等現代化、智能化作業。
“原來一家一戶作業模式,小棗品質不好把控,而機械化、規模化作業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周之軍表示,這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談及投入產出,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每畝棗林打藥、人工等費用加在一起2000多元,而土地流轉后,因為集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成本可以下降約2/3。
“成本下降了,收益增加了,受益的還是咱們棗農。”周之軍高興地說。
與他的關注點不同,市林業局種苗站站長趙敏更關注優質苗木的推廣。棗林統一管理模式,恰好為此項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剛進3月,棗樹良種繁育基地的10萬株金絲4號苗木就被朱集鎮預訂一空!往年,我們去村里推廣優質種苗,幾乎無人問津。”趙敏解釋,“金絲小棗品質下降也是影響小棗價格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棗農缺少對新品種的認可,尤其是一家一戶管理時,有些棗農因怕影響當年收益拒絕改良,更有一些棗農寧愿撂荒也不愿投入成本。”
今年,全市繼續加大新植棗樹力度,并對各相關鄉鎮嫁接改良新增面積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采用情況進行綜合考評,無疑對良種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趙敏表示,棗林全部流轉后,他們將繼續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持續做好品種研發培育以及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以科技支撐引領紅棗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小棗穩產棗農增收。
棗林“護航”行動
落實全域棗樹保護責任
生在棗窩窩,長在棗窩窩,嫁到棗窩窩,算是管理棗樹“半個行家”的前周村村民徐金芬,對于棗樹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今年,朱集鎮設立棗林管護員公益崗,聽到消息后,她第一個報了名。
“俺從小和棗樹打交道,會管理,能干好這個活。”徐金芬憑借對棗樹的熱愛,對管理技術的嫻熟掌控,成功通過公益崗面試。
今年3月,像徐金芬一樣的100名棗林管護員上崗,他們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落實棗林監管責任,并負責棗樹各個生產環節管理效果。
樂陵堅持棗業振興、保護先行,把棗樹保護放在首位。朱集鎮則將紅棗振興作為產業振興的首要任務,不僅設立公益崗,還組織農技員、鄉鎮干部、棗農等一批對棗樹有感情、掌握棗樹管理技術的行家里手,加入保護千年棗林重要農業資源遺產的隊伍。
負責具體工作落實的鎮人大主席吳霞今年格外忙碌。前期她積極對接市林業局,申請良種苗木,進入棗樹集中管護期,她將剪枝、栽新苗、去病樹等制成匯總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每天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管護進展情況。
今年3月以來,我市在全域持續開展棗林“護航”專項行動,繼續加大雜樹清理及新植棗樹工作力度,加大林下經濟探索與發展,壓實屬地主體責任,加強現有棗樹管理,同時對去年新植棗樹做好修剪、除草等管護措施,確保現有棗樹資源只增不減。
與此同時,市財政部門還設立專項基金,對百年以上老棗樹的管理以及云紅、胡家、市中、郭家等棗樹輻射區管理等加大資金投入,落實管理措施獎補資金。
對此,吳霞表示,全市自上而下加強棗林保護,朱集鎮振興紅棗產業,必須把好前期管護的每一道關口。
當下,春管進入尾聲,萬畝棗林里到處活躍著管護人員的身影。“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望著眼前修剪過的棗林,周之軍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