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義春
孟夏時節,萬物并秀。宿安街道路兩旁各類綠化樹木郁郁蔥蔥,人流如織車流如梭,兩側路燈像衛士般整齊地豎立著,威嚴高大的牌坊橫跨街道兩側,正書“邢侗故里”,背書“唐王大堤”,述說著千年的歷史底蘊;自2018年8月申報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創建工程以來,已隔三秋九月,如今的宿安鄉,鎮域承載力不斷提升,鎮村形象顯著改善,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宿安實踐”。
引入產業資本 夯實產業振興基礎
大力引進產業資本,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夯實產業振興基礎。先后引進北京世貿天階集團、澳臺商會、綠之盈農業公司等產業資本,相繼建成興康農場、啟豐農場及綠之盈生態農莊,使用微滴灌、無土栽培、有機栽培、吊秧栽培、等距種植等先進農業技術,種植3000畝油用牡丹、3000畝蘆筍及各類適時果蔬,一年四季果蔬飄香。
全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業園區承載能力,大力引導群眾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大棚蔬菜產業。興達蔬菜合作社常年入住外地客商30余家,成功解決了群眾“銷路難”的后顧之憂。據測算,一個高標準蔬菜大棚(150米*22米)惠民增收可達12萬元,畝產2.4萬元。在北部,漢世偉生豬養殖基地正在有序建設,南美白對蝦生態立體養殖項目也成功立項,各類高端養殖產業正在集結宿安,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宿安模式”正在快速構建。
建設美麗鄉村 改善鄉域人居環境
先后實施11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覆蓋率達24.4%。工作中,按照“遵民意、惠民生、嚴把關、穩推進”的工作思路,狠抓三項工作。抓規劃,繪制鄉村發展藍圖。先后召開各類座談會12次,征求業務專家、黨員群眾代表等各界人士意見和建議100多人次,因村制宜,合理安排工期,按時間抓節點,扎實推進各項工程。抓質量,嚴把工程監督關。發動村內群眾組成監督小組,吸納泥瓦匠、包工頭等“內行”人員參與,并聘請專業的項目監理,全程監督,抓質量,促進度。抓結合,打造各具特色的聚合經濟。借助美麗鄉村項目,開發村內閑散土地,發展以苗木種植、果木種植、蔬菜種植為主的聚合經濟,黨員包片管理,實現美化村莊與集體增收的兼得。
致力改善鎮區環境,合理實施鎮區主要街道2公里的綠化工程,修建花池4000余平方,栽種綠化苗木近300棵;配合加大綜治工作力度,有效遏制占道經營、私停亂放,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及交通秩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聚焦基層黨建 構建組織振興支撐
堅持基層黨建統領,構建組織支撐。狠抓坐班值守,在邀請上級組織部門業務骨干到鄉授課的基礎上,成立督查組,不定時巡查走訪,巡查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并行,優則獎,劣則罰,推動與拉動共同發力,確保黨員干部思想上提升認識,落實上提升質效。
依托黨員活動日,實施黨員公開承諾、黨員定點幫扶、黨員包片管理等制度,推優入黨、低保辦理、財政支出等“三務”重大事項均在黨員大會上表決通過,引導黨員積極參與村莊建設管理,喚醒黨員初心,保障黨員權力,激發黨員內心深處對黨組織的歸屬感。
聚焦村級集體經濟這個中心工作,按照“一鄉多產業,多村一產業”的工作思路,全鄉累計回收閑散地、廢棄坑塘8350畝,已種植綠化苗木、果木等2000余畝,發展蔬菜種植500余畝,良種培育300余畝,蓮藕種植、水產養殖300余畝,中草藥種植120余畝。
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力推美麗鄉村建設、狠抓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宿安實踐”碩果累累,在實現鄉村振興的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