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1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主題為“呵護眼睛,從小做起”。據德州市中醫院西院區眼科主任張叢林介紹,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億近視患者,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達2/3,且仍在增長,并呈現“越高齡越普遍,越低齡增速越快”的“兩頭尖”格局。
摒棄不良用眼習慣
“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性和用眼習慣導致眼病患者越來越低齡化,很多患者還只是上幼兒園的年齡。”張叢林主任說,“當然,這里還有一小部分是因為先天因素在里面,這要經過檢查才能確定。”“電子產品的不當使用對視力損害很大,由于其屏幕小,要看清楚就必須拿得很近,這就易造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而離眼睛非常近時,這些強光會直接、集中照入人眼,瞳孔會不斷進行收縮以適應光源變化,從而造成孩子眼睛調節力的下降。”張叢林主任介紹說,“握筆姿勢不對,也影響孩子視力。在錯誤的握筆姿勢下,為了看清筆尖,孩子的頭部自然左傾,而且雙眼距離紙面更近,而這個因素最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會長期得不到糾正。”
另一個易被忽略的因素是孩子攝入糖分較多。有研究顯示,吃糖過多會導致血糖增高,從而引發或加重近視。另一方面,食用過量糖會大量消耗體內鈣、鉻等元素以及維生素,也會促發或加重近視。
因此,家長應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多加注意,發現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檢查。
早干預才能早治愈
據了解,嬰幼兒及兒童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期,若在這個階段雙眼或單眼受到屈光不正、屈光參差、斜視、視覺剝奪等影響,會使得眼到大腦皮質這段視覺通路受到影響,危及孩子的視力。“預防和延緩近視,越早干預越好。有條件的家長最好在每個假期帶孩子到醫院做一次詳細的眼部檢查,有助于及早發現孩子近視或其他眼病。”張叢林主任說,2歲之前的幼兒不宜使用手機、電腦等視屏。如果2至6歲兒童操作電子視屏產品,一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另外,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應保持正確的坐姿,每隔三四十分鐘讓眼睛盡量遠望。兒童書寫用的紙張應盡可能選用不反光、不透光的潔白紙張;要根據兒童的高矮購置桌椅,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正確的書寫姿勢,使眼睛與書本距離達到正確要求;此外,青少年應多參加戶外活動,下課時多霧視遠方遠的綠色景物,可以放松眼睛的調節,緩解近視的加深。但高度近視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并發視網膜剝離。
■專家簡介
張叢林德州市中醫院西院區眼科主任,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以中醫藥治療疑難、重眼科疾病為特長。尤其擅長治療出血性眼病、難治性葡萄膜炎、角膜炎、青光眼及老年性眼病等。
記者 王瑞 通訊員 左天普 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