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發燒,或引發中耳炎
“孩子感冒已經七八天了,不但不見好轉,還老擺弄耳朵,檢查說是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會這樣呢?”8月17日,帶3歲兒子在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就診的寶媽小張疑惑地問。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艷玲介紹,小兒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時,炎癥很容易波及咽鼓管而導致其功能障礙,鼓室內分泌的黏性液體不能排出,就會出現耳悶、聽力下降等,嚴重者甚至可造成神經性耳聾。
??? 許多兒童在感冒后期突然患上急性中耳炎,這與感冒時擤鼻涕有關。家長給孩子擤鼻涕時,捏住鼻子的兩邊容易導致分泌物堵塞耳咽管,正確的做法應是堵住一邊的鼻孔,另一邊自然地擤出鼻涕。兒童是中耳炎的高發人群,特別是6個月到三四歲的孩子最易發生這種狀況。一旦孩子出現感染,一定要觀察其是否伴隨中耳炎的典型癥狀。尤其是高燒不退者,更要考慮感染中耳炎的可能性,一旦確診為中耳炎,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 一般情況下,分泌性中耳炎由于不疼不癢,因此不易被察覺,等到引起細菌感染出現疼痛的感覺時才引起警覺,給治療帶來了一定難度。王艷玲提醒市民,感冒后避免中耳炎的最佳方法就是及時治療,盡量縮短感冒周期。感冒期間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酒、羊肉、辣椒等,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鹿茸等。一旦出現耳朵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另外,進入秋季后,雨水漸增,溫度也有所下降,這時要特別注意別讓孩子感冒,及時加減衣物,并做適當運動鍛煉身體。
??? 晚報記者 閻潤珍 通訊員 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