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閻潤珍 通訊員 任天瑜
9月16日,青年演員喬任梁因抑郁癥自殺,又一個巨星隕落。近些年來,因抑郁癥自殺的明星數不勝數,張國榮、陳琳、陳寶蓮、賈宏聲等等,讓人們倍感惋惜。談起抑郁癥的問題,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李秀華介紹,在強大的壓力下,有些人抑郁成疾,最終選擇了離開人世,試圖獲得內心的解脫。
抑郁癥與性格無因果關系
在喬任梁的親人朋友眼中,他無論在熒屏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一個熱情開朗的陽光男孩,怎么可能得抑郁癥呢?李秀華介紹,抑郁癥與性格無關。
李秀華表示,其實,外在跟內心的情緒是兩回事,這類患者雖有抑郁的主觀體驗,但在公眾場合大多數時候都會用表面的樂觀開朗來掩飾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這種“微笑型抑郁癥”的根源在于患者無法正當地處理外界壓力,他們的共同點是不愿意傾訴、不愿意放棄“尊嚴”,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另外,很多人認為,抑郁癥并非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器質性疾病。心理刺激因素在精神障礙的發病中一般起誘因的作用。其實,在沒有受心理因素等外界刺激影響下,人的腦生理異常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病態表現。若受到持續、強大的外界刺激或壓力,即可能會表現出病態,發展成抑郁癥等精神障礙。
排解抑郁須內外兼治
李秀華表示,抑郁癥并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它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潛伏期,如果能夠通過心理體檢手段及早發現,再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適當疏導、對癥診治,就可以防止抑郁情緒演變為抑郁癥。
預防抑郁癥的首要方法就是早發現、早治療。當患者發現工作、生活、情感壓力過大,或者不明原因地出現胸悶難受、焦慮不安、心情煩躁、失眠等癥狀,并超過兩周時間的情況下,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做心理體檢,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治療。
心情不爽時,很多人認為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散散心,加強日常鍛煉即可排解抑郁情緒。李秀華提醒,如果患者已進入疾病狀態,僅靠這些方式遠遠不夠。環境改變不可能帶來持久性改變,而運動在抑郁癥治療中,也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病情好轉時勿隨意停藥
李秀華介紹,目前,抑郁癥患者可通過藥物治療、康復促進等多種方式進行治療。嚴重的還可以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心理CT輔助治療。由于抑郁癥復發幾率很高,一定要遵醫囑,定時復查,切勿隨意停藥。
李秀華指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郁藥的副作用是可控的,患者無須過分擔心。同時,抑郁癥患者,不能因癥狀有所好轉就隨意減藥或停藥。患者不堅持規范服藥也是抑郁癥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抑郁癥急性期治療需要6-8周,鞏固期治療需要4-6個月;對于首次患抑郁癥的患者,維持期治療為一年左右;多次復發的患者則需要治療更長時間,甚至終身用藥。
最后,李秀華強調,抑郁癥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只要及時就醫遵醫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