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常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燒癥狀,孩子發燒時,家長往往著急又心疼,有時可能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近日,臨邑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張詠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了給嬰兒退燒時應避免的3個用藥誤區。
誤區一:濫用抗生素
有些家長擔心發燒會損害孩子的肺或腦部,急于退燒,因而要求醫生或自行使用抗生素。事實上,對于非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會促使白細胞減少,降低自身抵抗力,給患兒帶來危害,若應用不當還會引發耐藥性。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嚴格遵醫囑。
誤區二:重復使用退熱藥
許多家長為了快速給孩子退燒,會同時使用多種退熱藥,或在短時間內重復使用退熱藥。殊不知,降溫快并不一定意味著病情的好轉,若應用不當,還可能引起小兒大汗淋漓,出現虛脫反應。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體溫低于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溫開水,或應用物理降溫方法,同時密切觀察;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
誤區三:濫用清熱解毒藥
有些家長喜歡用清開靈、雙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給孩子退燒。但事實上,中醫退熱有十余種方法,如發汗退熱、瀉下清熱、和解清熱、養陰清熱等,運用時需辨證診治,用得對癥,高熱往往立馬可退,但如果用得不妥,往往反增其熱,而小兒發熱需要用清熱解毒藥的情況只占30%左右。另外,清熱解毒藥大多苦寒傷胃,孩子服用后容易拉肚子。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清熱解毒藥。
受訪專家:臨邑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張詠
□本報記者 張曉航 本報通訊員 張建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