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瑞通訊員左天普李婷
眼睛老花、視力明顯下降,不少老年人會自嘲為“老眼昏花”,并認為這是年齡大了的正常現象。但有些時候,老年人視力下降還和一些眼科疾病有關,比如青光眼、白內障以及黃斑變性。很多人聽說過前兩者,但對黃斑變性并不了解。但是,據德州市中醫院東院區眼科主任徐紅介紹,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已成為影響老年人視力健康的致盲疾病之一。此外,老年性黃斑變性大多發生于45歲以上,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又稱老年性黃斑變性,為眼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因老年性黃斑變性導致視力損傷或致盲的人群數量持續增加,這是一種可能致盲的常見眼部疾病,目前我國有超過400萬老人罹患此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該病患病率 為 15.5% ,80歲 以 上 為23.5%。“黃斑雖小,但它負責著人的中心視力。眼睛盯得最清楚的那一塊區域,全靠黃斑區的神經。黃斑致盲,就相當于照相機的底片中心損毀,黃斑區的視覺感光細胞一旦被破壞,受損的視力就無法修復。因此,不管黃斑區有多么細微的改變,都會影響到中心視力,嚴重的可致盲。”徐紅說,黃斑有三大功能,一是感知光亮,即能感覺到明亮;二是感知色彩,五彩繽紛的世界都是通過黃斑來感知的;三是感知形狀,也就是對物體形狀的感知,“黃斑病變的主要癥狀為中心視力減退,視物變形,視野缺損。黃斑變性和白內障都會出現視力下降,但視物變形是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的最大區別。市民平時在家可以簡單自測,以便發現早期的視物變形。可以用一張白紙,自己在上面畫上數條間距相等的橫線和豎線組成的很多小方格,如果在看這個方格紙時出現線條彎曲等情況,就要警惕是黃斑變性,盡快去醫院就診。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黃斑部病變的最佳方法。”“眼底病拖延不得,以濕性老年黃斑變性為例,急性進展期可在短短2-3個月導致失明,即便不是急性發作,如果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治療,兩年內85.1%的患者視力將降至盲目(視力低于0.1)。而早期科學用藥將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益處。”徐紅表示,眼底篩查應被列為中老年人的日常體檢項目。55歲以上人群應該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檢查,對于三高人群和煙民等高危人群,50歲以后就應該定期檢查。如果在眼底檢查中發現黃斑色素增多或是玻璃膜疣,就需要增加檢查的頻率,需要每隔三個月或半年檢查一次。如果情況不好,還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做黃斑區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眼底血管熒光造影等進一步的檢查。
黃斑變性通常是高齡退化的自然結果,隨著年齡增加,視網膜組織退化、變薄,引起黃斑功能下降。但年齡并不是導致黃斑出現問題的唯一因素,也與生活環境、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遺傳有關,因此一定要戒煙限酒。戶外活動時應戴墨鏡和帽子,不要長時間看電視、手機,因為接觸紫外線越多,紫外線進入眼底對黃斑區造成損傷的危害越大,造成黃斑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肥胖和高血脂、慢性光損傷、飲食不均衡等都會引起黃斑的過早退行變性,多吃綠葉蔬菜、新鮮水果及蛋黃等,幫助補充葉黃素,多吃深海魚,少吃肉類。另外,遺傳也是造成眼底黃斑變性的主要原因。
■專家簡介
徐紅 德州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東院區眼科主任。
專業特長:從事眼科臨床二十年,擅長白內障、青光眼、淚道疾病、視網膜脫離等手術治療,獲“國家百萬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示范標兵。對疑難角膜病、眼底病等有深入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均取得滿意療效。
坐診時間:東院區三樓門診周一、三、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