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你看我這個甲狀腺結節是腫瘤吧?不會是癌癥吧?”6月7日,在市人民醫院兩腺外科專家門診,43歲的劉女士疑惑地問道。“從彩超檢查結果分析,這是個良性的結節,建議6個月復查一次,隨時觀察即可。不必過于擔心,但在生活中必須控制碘制品的攝入量。”該科室主任張濤解釋說,甲狀腺結節中85%-95%是良性的,多半是結節性甲狀腺腫,只有很小部分是惡性腫瘤。
把甲狀腺納入體檢范疇
甲狀腺控制著人體的代謝活動,并影響到身體的每個部分,被一些醫學專家喻為“人體代謝發動機”。因此,它是體檢中不可或缺的項目。
張濤介紹,甲狀腺內的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大多數良性、功能正常的甲狀腺結節對身體沒有明顯影響,甚至沒有癥狀。而一些異常的結節(如甲亢或甲減所致),會對全身多個臟器,包括心血管、消化、神經、骨骼、生殖等多個系統,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果發生癌變,將會威脅生命,因此,每年做一次甲狀腺功能健康檢查是很有必要的,早發現早控制,可有效避免疾病的發生。
聲音嘶啞須重視
盡管甲狀腺結節危害大,但在生活中并非不可以提早發現蛛絲馬跡,及早“擒拿”甲狀腺結節“真身”。有頭部或頸部的放射線照射診斷及治療史者,如果發現結節直徑超過2厘米,形狀不規整、質地堅硬,并在近期內明顯增大,伴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良惡性判斷對結節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當然,不是所有的腫塊都必須切除。大部分的良性結節不需要開刀,不少患者一發現甲狀腺結節就著急要做手術,根本沒必要。”張濤說,體檢時,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如果腺瘤超過4厘米,或者出現壓迫癥狀,例如壓迫周圍組織,引起氣管受壓、移位,平臥時感到呼吸不暢,就必須考慮手術切除。
手術治療是最佳方法
張濤介紹,與其他癌種相比,甲狀腺癌是一種“脾氣”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因此,人們不要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盡管新的診療手段層出不窮,但在甲狀腺癌的治療方面,手術仍然是最好的根治方案。
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腔鏡下的微創手術,術后只留2厘米創口,三個月可恢復。而甲狀腺微小癌的手術通常不需要全甲狀腺清掃切除,術后也不需放、化療,術后五年生存率可達95%。
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的甲狀腺結節呢?張濤說,主要有五大類:一、碘缺乏。碘缺乏可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的下降;二、環境和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可以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例如蕓苔類植物含硫葡萄糖甙,經消化后產生硫氰酸鹽;三、高碘飲食。碘過多占用過氧化物酶的功能基,影響酪氨酸氧化,使碘的有機化過程受阻,甲狀腺激素合成下降;四是細菌感染也可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五是鋅、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人們在生活中應規避高致病因素。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郭吉顯李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