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如何形成的?獻血會“傷元氣”嗎?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于海琳通訊員趙欣)
一個成年人的身體里約有5—6升血液,占人體體重的7%~8%。而其中200毫升的血液就可以挽救別人的性命,但目前仍有很多人認為獻血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事實真的如此嗎?身體內的血液是如何形成的?獻血真的會“傷元氣”嗎?德州市中心血站整理相關知識,帶您一起來了解……
人體內的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漿是血液的液體部分,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漂浮在血漿中,各自發揮著作用,比如攜帶氧氣、抵抗感染和止血等。心臟每跳動一下,血液就開始從心臟出發,經由長長的血管流經全身,在體內起著運輸物質和溝通部分組織液的作用,不僅維持著體內各器官間的相互聯系,還可以通過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個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相互聯系,在維持機體內環境穩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人體內的血液并不都參與血液循環,其中有20%~25%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儲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以貯存人體總血量20%的血液,一次獻血200毫升僅占總血量的1/20~1/25。其次,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條件的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統不斷受到刺激,能保持較旺盛的新陳代謝,不斷產生出更具有生命活力的年輕血細胞,所以適量獻血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但即使獻血對身體不會造成影響,在獻血后,機體的調節和恢復仍需要時間,所以在獻血后2天內應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體育運動,并適當地增加一些營養,吃些瘦肉、雞蛋、豆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可促進血液成分恢復更快,但切忌暴飲暴食,亦不要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