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醫院專家:調節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李婷
最近,寒流不斷來襲,溫差甚至達到20℃,致使體溫調節中樞措手不及。沒有做好“春捂”的人們,被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心腦血管病困擾。德州市中醫院東院區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弘興提醒廣大市民,乍暖還寒之際,要適當“春捂”、調節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病例一】
血管受涼痙攣致心絞痛發作
3月31日,沒有提前看天氣預報的劉阿姨晨練時穿得太薄,回家后胸部疼痛伴隨著胸悶憋氣。家人趕緊將她送到德州市中醫院內科就診,張弘興為其做了全面檢查,確診為心絞痛。
張弘興稱,患者心絞痛發作與受涼有直接關系,冷空氣刺激使血管痙攣,導致心絞痛發作。幸虧患者就醫比較及時,如果拖延時間過長會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時則危及生命。另外,著涼感冒引發肺感染也會加重心衰癥狀如咳嗽、喘憋、氣短、呼吸困難、尿少及雙下肢浮腫等。因此,“春捂”很有必要。
【病例二】
養胃最好先“保暖”
“最近沒有吃涼的食物,也沒有吃刺激性食物,胃病怎么就又犯了呢?”3月30日,來德州市中醫院內科就診的齊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張弘興經過詢問得知,齊先生晚上睡覺時沒有蓋好被子,受涼了,這才是胃病發作的“罪魁禍首”。
張弘興稱,“十個胃病九個寒”,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寒邪侵襲會加重腸胃不適。氣溫較低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門診上很多患者也是受涼后“老胃病”發作,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所以,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多喝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
【建議一】
春捂掌握好“度”
張弘興介紹,春天溫度時高時低,出門踏青或鍛煉時,不要出了汗就脫衣服,因為出汗后毛孔張開,如果吹涼風會致血管收縮,輕則致風寒感冒,重則致心血管疾病。“有句保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因此,春捂要注意‘下厚上薄’,因為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另外,背、腹也是保暖的重要部位。”張弘興說,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建議二】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春天,人們的情緒容易波動,情志一旦失調,外邪就會乘虛而入,造成身體疾患。因此,人們要保持心情舒暢,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悲痛氣。”張弘興對記者說。
春季天氣忽冷忽熱,人們鍛煉時不宜做過于激烈的運動,要讓肝氣慢慢和緩地上升,防止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太多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平時,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張弘興介紹,春季進補應以平和的藥膳為主,如雞肉、雞蛋、瘦豬肉、紅棗、鴿子湯等都比較適合春天養生食用,不僅可改善慵懶的體質,還可充沛體力。然而,對于身體明顯虛弱的人,則需要選擇適當的滋補中藥來調養,如西洋參、龍眼肉、黨參等,并注意葷素搭配,保持營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