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恢復得不錯,今天能出院了,記得回來做康復。 ”“謝謝大夫,多虧了你們,才讓我撿回一條命。 ”這是6月20日德州市中醫院東院區腦病科副主任醫師李元民查房時,與患者李女士的對話。 19天前,醫院首次開展顱內動脈取栓術,挽救了患者李女士的生命。
時間回到6月1日上午10點。“患者半小時前意識模糊,言語不清,左側肢體無法活動,懷疑是急性腦卒中。 ”“我們馬上做好搶救準備。 ”市中醫院120接到患病的李女士后,隨車醫生立即跟急診科醫生溝通。 10點20分,李女士被送到醫院急診科,醫院立即為其開通綠色通道,經過各項檢查后,醫生排除了腦出血,考慮是急性腦梗死。李元民根據病狀,判斷是顱內大血管急性栓塞,在征得家屬同意后,給予靜脈溶栓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決定進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11點30分左右,治療團隊將其送往介入手術室。同時,李元民聯系了麻醉科、介入手術室做好術前準備。“通過腦血管造影發現,該患者大腦中動脈出現了栓塞。 ”李元民說,血栓堵住了患者大動脈的血液流通,由于是主要供血動脈,一旦發生大面積腦缺血,搶救不及時,患者往往“非死即癱”。
隨即,一場挽救生命的戰爭正悄無聲息地展開。手術臺上,李元民帶領團隊通過微導管及導絲配合,快速而細致地進行著每一步操作,稍有不慎,便會造成大出血,或者是讓游離的血栓造成新的栓塞。“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閉塞的血管早開通一秒鐘對患者都有好處。”李元民講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取栓手術,血液終于順利流通,患者逐漸恢復意識。
這是市中醫院首次成功完成顱內動脈取栓術,但對于主刀醫生李元民來說這種手術并不陌生。在2017年,他到北京宣武醫院神經介入專業進修學習1年,學習腦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新技術。學成歸來后,他也將學會的新本領傳授給團隊其他成員,帶動科室人員技術水平的提升。
據李元民介紹,因動脈取栓術有一定的風險,一般發病不超過4.5小時,選擇先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再進行動脈取栓。但診療指南明確規定,靜脈溶栓不應該耽誤動脈取栓術的治療,動脈取栓術應在6小時內進行,超出6小時就會增加顱內出血的幾率,危及患者生命。醫院為此類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不需要繳費辦手續,就可以直接接受治療,大大節省了救治時間,提升救治效率。
□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