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骨質疏松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針對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治療,德州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骨質疏松是一種既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應該堅持從生活方式入手早做預防。
骨質疏松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因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常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一般而言,骨質疏松可發生于任何人群和年齡,患上骨質疏松的原因有遺傳因素、身體消瘦因素等,而年輕時經常喝碳酸飲料、熬夜、抽煙等不良習慣,則是提早患上骨質疏松的誘發因素,給骨質健康埋下隱患。
據調查顯示,35歲前是骨量增值的高峰期,這個時期也是骨密度最高的時期,之后人的生理機能減退,鈣吸收遲緩。如果人們年輕時不愛惜骨骼,不儲備骨量,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骨質疏松。
雖說骨質疏松沒有明顯癥狀,但也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四大征兆”包括:身高變矮、腰酸背痛、駝背和易骨折。專家舉例稱,很多老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就會變矮,出現駝背等癥狀,其實這并非是正常現象,而應當懷疑是否患上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何時開始治療都不晚,但早診斷和早治療會大大受益。高危人群應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骨質疏松檢測診斷和治療。 ”專家說。
骨質疏松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因此,骨質疏松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專家建議,首先要均衡飲食,增加飲食中鈣及蛋白質的攝入,低鹽飲食;其次要適量運動,運動可以使骨骼更強壯,還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反應性,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的風險;再者要增加日光照射,經常接受陽光照射,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鐘日照。
□本報記者劉瀟本報通訊員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