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侯進通訊員郭吉顯高潔
復雜精密的腦袋里,竟悄悄長出個“雞蛋”,而且這個“雞蛋”周圍包裹著神經、血管,甚至壓迫了腦干。近日,德州市人民醫院接診了兩例這樣的腦瘤患者。
想要治療腦瘤,手術是最佳方案,可這樣的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堪稱“挑戰極限”。10月20日,德州市人民醫院兩臺高難度復雜腦瘤手術同時進行,分別歷時六個小時、八個小時,神經外科團隊用精湛的技術守護患者生命安全。
病例1老人頭疼眼花惡心,竟是長了雞蛋大腦瘤
70歲的劉大媽體重只有45公斤,身體一直不太好,最近一段時間,又添了頭疼、惡心、眼花的毛病。但身體的不適并未引起劉大媽的重視,起初,她和家人都以為只是最近太過勞累,只需休息幾天就能恢復。
然而,劉大媽的不適持續加重,直到10月3日才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就診。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在劉大媽后腦勺正中位置,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腫瘤,直徑足有5厘米,腫瘤壓迫了上矢狀竇(靜脈血管),并且周圍密密麻麻包裹著細小的血管,單是看檢查圖像就令人觸目驚心。
劉大媽身體瘦弱,而腫瘤的硬度與橡膠相當,要想在不損傷血管的情況下將腫瘤切碎取出,對手術技術要求極高。
病例2聽力下降、走路偏斜,快查查是不是腦袋長瘤了
幾年前,方大爺就發現總聽不清家人說話,可由于過程緩慢,方大爺和家人都以為上了年紀聽力下降是自然現象,并無就醫的必要。
直到今年9月下旬,60歲的方大爺發現右耳的聽力幾乎完全喪失,同時還出現了頭暈眼花、惡心想吐、飲水嗆咳、走路偏斜的癥狀,這才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就診。
做完檢查,結果讓方大爺及其家人大吃一驚。方大爺后腦勺右側的位置,聽神經旁,竟長了一個3厘米×4厘米的腫瘤,足有鵪鶉蛋大小。聽神經瘤侵蝕了聽神經,還壓迫了生命中樞——腦干和小腦,更為棘手的是,聽神經緊挨著面神經,而手術一旦損傷了面神經,患者將出現嚴重的面癱癥狀,終生無法恢復。
治療 顯微鏡下“精雕細琢”,完美剝離腫瘤
經過嚴格縝密的科學論證和評估,充分的術前討論和準備,10月20日上午九點,在德州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張之營,腦血管外科主任王珉,腦腫瘤外科主任張軍普的帶領下,德州市人民醫院2號、4號兩個手術室同時忙碌起來。
2號手術室,劉大媽的手術由神經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孫德州主刀,近十名醫護人員參與其中。顯微鏡下的手術極其精密,手術團隊開顱、監測,一點點剝離腫瘤,不容一絲一毫失誤,最終順利切除巨大瘤體,過程中幾乎沒有出血,同時上矢狀竇保留完整。
4號手術室,方大爺的手術同樣在顯微鏡下進行,神經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向輝等近十名醫護人員奮戰八小時,每一刀都動得心驚膽戰。經過縝密細致的手術操作,腫瘤被一點一點剔除,且沒有損傷面神經。
目前,兩位老人術前的癥狀已經完全消失,方大爺聽力逐漸恢復,劉大媽也日益感到神清氣爽,他們將于近期辦理出院手續,享受健康的老年生活。“腦瘤生長慢、病程長,患者往往以頭痛、癲癇、惡心等為首發癥狀。并且根據腫瘤位置不同,還可能出現視力、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癥狀。”劉向輝提醒,身體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嘔吐、精神異常、視力聽力下降等情況,應該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就診,判斷是否由顱內腫瘤引起,以免延誤病情。
技術“雞蛋膜上縫針、頭發絲上動刀”,離不開無數次實戰
術前精準評估,術中精細操作,術后個體化復查……醫護人員的傾心付出將手術風險降到了最低限度,對此,兩名患者的家屬感激不已。
高科技設備是手術成功的前提。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配備了世界領先的顯微鏡手術系統,可同時開展多臺高難度腦瘤手術,患者不必再排隊等待或轉診就醫,在家門口即可第一時間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精湛的手術技巧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而鮮少有人知道,精湛技術的背后是醫生們夜以繼日的練習和無數次的實戰。德州市人民醫院設立了顯微操作培訓中心,雞蛋膜上縫針、頭發絲上動刀,對醫院神經外科醫生而言不過是基本功。
■科室介紹
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立于1986年,目前開放床位106張,建有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和神經外科實驗室。科室亞專業有腦血管病專業、神經腫瘤專業,功能神經外科專業,脊柱脊髓專業,神經外科每年獨立完成600余例腦脊髓手術(包括高血壓腦出血、腦外傷、顱內動脈瘤的夾閉與栓塞、腦膜瘤、膠質瘤、聽神經瘤、垂體瘤、脊髓腫瘤、顱咽管瘤和室管膜瘤)和先天疾病的手術治療,尤其是顱內動脈瘤夾閉、經鼻蝶入路微創垂體瘤切除、腦膜瘤、膠質瘤切除、微創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神經梳理術的治療技術成熟,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對神經外科危重癥的診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